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乔雪峰) 为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指导意见》从四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首先是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将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优先向基站建设开放,研究推动将5G基站纳入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建设规范。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短板,加快新材料产业强弱项,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是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和打造1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00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和储备1000个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发展格局。适时启动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增强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力,推进产城深度融合,聚焦产业集群应用场景营造,提高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
第三是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加强政府资金引导,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计划,按市场化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构建保险等中长期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机制,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创板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市场主体投资,依托国有企业主业优势,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力度。
第四是优化投资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推行“一网通办”。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建立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四季度伊始,安徽、重庆等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迎来密集开工。我国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争创未来竞争新优势。
近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2020年度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鼓励有关部门“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前结束的“2020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上,武汉市提出了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每年“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20个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行业应用,以产业链连接和延伸为路径,在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和产业集群中得以实现。
(政务记者 刘高雅)一个个前景广阔的项目落地,成为河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悉,本次签约将加快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营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良好氛围,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4月27日,省长尹弘在郑州会见来豫参加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的重点企业负责人。腾讯、诺基亚贝尔、京东、同方股份等33家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参加此次集中签约仪式,项目涵盖5G、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记者获悉,全国各地加大力度推进复工复产,信息技术、生物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破“疫”复苏,不少地方复工率超过九成。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天津、浙江、福建、安徽、江西、陕西、甘肃、云南等10余省份正加码新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必由之路。”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引领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62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其中,新材料产业14068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1.3%;生物产业12223个,占18.5%;节能环保产业11987个,占18.1%。
据媒体报道,多部委正在密集部署新政,包括在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加快创新中心布局和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支持力度等。中央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