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我们的海菜花又回来了。”霁雨初晴,风光正好,走在洱海边的生态廊道上,映入满目的是蓝天碧水,青瓦白墙,耳边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自豪的感叹。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是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洱海流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洱海污染日益加重,洱海“母亲”不堪重负,1996年,首次暴发藻类水华,透明度降至历史最低,部分水域首次出现Ⅴ类水质。
一度,洱海危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了“双取消”“三推三还”“三禁”等一系列措施。”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大力分局副局长张庆文对记者介绍,2015年至2016年,大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实施了治污节水“七大行动”和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先后取消网箱养鱼11184箱、取消机动渔船2574台,“退塘还湖”4325亩、“退耕还林”7275亩、“退房还湿地”1706亩,以及禁磷、禁白、禁牧等。完成52公里生态廊道品质提升及沿线房屋风貌整治工作,稳步推进“1806”小镇建设。
截止2018年6月,构建了由10个污水处理厂、28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3400公里管网,9.99万座农户庭院化粪池、314个库塘、2.39万亩湿地有机组成的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覆盖了12个镇(办事处)、431个自然村,实现环洱海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经过治理,2017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6个月达Ⅱ类,2018、2019年连续两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达Ⅱ类,2020年1至5月洱海水质为Ⅱ类。
2018年3月,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洱海生态廊道)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91.91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57.4km廊道主体工程建设,地形塑造337.3万㎡、污水管道安装21.07km、电力管群安装55.57km、苗木移植6.4万余株、乔木种植1万余株、草坪种植202.9万㎡、灌木种植30.44万㎡、老年步道13.8km,修复和整治生态搬迁区域房屋2421户。预计今年12月基本完成环湖129公里生态廊道建设。
大理“以退为进”,保护了绿水青山,保护了洱海、湿地,也保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多年前消失的海菜花重新浮在洱海上,行行白鹭又在洱海上翩翩起舞,生态廊道上美景美人相映成景。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居民的付出与支持。
大理洱海县龙龛下登村村民张建春是全村“退房还湿地”的第一人,对他而言,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耄耋之年的父母亲。“老人对房子有感情,舍不得,我们就耐心地把政策、把保护洱海的好处慢慢说给他们听。”张建春说,在生态廊道建好后,父母每天都要到廊道上走一走,看一看,看到眼前的清澈干净的洱海,老人觉得,一个字,值!
“洱海保护才是保障未来美好生活的长久之计,我们愿意为保护洱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登村刘霞是当地旅游业从业人员,她说对比之下,洱海生态的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不仅还湖于民,让老百姓更亲近洱海,环境的改善更促进了当地文旅业的发展,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空气清新,水质清澈,鱼跃花现,现在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张莉 杨兆荃)
在何利成的客栈院子里,香梨缀满枝头,客人们正在闲适地品茶。2018年底,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全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等,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
为打造户外运动小镇,去年一条42公里的马拉松赛道在界头花海之中建成,成为全国唯一一条全程建在乡村的马拉松赛道,并成功举办首届腾冲美丽乡村花海马拉松。类似界头镇、光明村这样富了村寨、美了家乡的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正在成为云岭大地各族群众奔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云南抚仙湖,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新华网 王俊逸 摄) 据了解,抚仙湖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
3月25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我省黄河等重点流域29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累计获得3.7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数、资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1月19日至21日,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从滇池到洱海,从呼伦湖到洞庭湖,从祁连山到秦岭,从长江到黄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就相关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南方、北方,乡村、城市,国内、海外……站在2019年岁末回望,中国人的居住生活半径又不知不觉像水中涟漪般扩大。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冰封雪国、洱海苍山……乡愁,是中国人对故乡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
云南省24日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处理情况。据了解,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针对高原湖泊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督察。
10月24日,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希望各方积极寻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策,促进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投射出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映现。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和厚望,使少数民族群众受到巨大鼓舞,积聚起磅礴的力量,共同谱写着我国民族事业新篇章。
9月16日下午,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实地了解这里打造创客小镇、发展特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幅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祖国大地上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