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小康在哪里丨索道旁新医院 乡村医生问诊出行不再难

2020年10月07日11:0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走山路、攀山崖、过溜索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医生邓前堆

  在怒江之上、峡谷之间的索道上往来28年

  为群众出诊治病

  邓前堆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之后,不改初心,仍然守卫百姓健康。如今,怒江“索改桥”,行医路变了样,邓医生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桥通路畅 乡村医生问诊出行不再难

  总台央视记者 王溪:10年前,乡村医生邓前堆要想给怒江这岸的乡亲们看病问诊的话,必须要通过这样的一个溜索,跨过湍急的怒江到达彼岸。溜索是当时此岸乡亲们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10年后,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可以看到,索道已经不再使用,邓医生和对岸的乡亲们再也不用这么危险地溜索过江了。

  2012年被乡亲们称为“连心桥”和“幸福桥”的铁索桥先后建成, 2019年底,怒江美丽公路全线贯通,这条崭新的二级公路,像一条随怒江蜿蜒的丝带,一直通向怒江的源头——青藏高原。

  交通便利后让这里的一切迅速改变着,其中就包括乡村医生邓前堆工作的拉马底村卫生室。

  这里是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卫生室,邓医生正在给患者挂点滴。

  这儿有一个牌子展示拉马底村的基本情况,户籍人数304户,1091人,6个村民小组。这里显示村民们患病的一些种类,家庭医生签约的情况,还可以看到,这儿有3个医生,他们的信息和手机的信息都在这上面。

  记者:您好,忙完啦,辛苦,辛苦。这个卫生室我还是第一次到这边来,感觉跟您最开始工作的那个环境变化很大。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是,变化很大,以前我刚刚当乡村医生的那个房子是茅草房,药房也在里面,看病人也在里面,我吃的住的都在里面。现在搬到这里,平顶房,变化很大。

  记者:我看人员也变多了。

  邓医生:对,以前我一个人,现在变成3个村医了,还有个女医生,最主要是为了农村妇女的方便,产前访视、产前观察、产后访视都由女医生来管。

  这位正在给患者看病的是邓医生的儿子范志新。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亲治病救人,在父亲的鼓励下,选择了医学专业。如今也走上了乡村医生的岗位。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范志新:我也学医了,和父亲一起为乡亲们看病,看着乡亲们都健健康康的,在我们的帮助下乡亲们康复了,我也很幸福。

  虽然卫生所建起来了,但是邓医生平时还是要出诊,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行动不便的慢性病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邓医生上门检查和治疗。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山头上还有一家需要去看一下,准备些高血压血糖(药)因为那边那个人是高血压又是糖尿病,两样都需要拿上。

  和往常一样,邓医生出发前反复检查了药品,整理好药箱。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以前我们刚当乡村医生时这都是木板做的药箱,而且药瓶都是玻璃瓶,很沉的,一个药箱大概是三四十斤吧。现在很轻的,而且药瓶都是塑料瓶了,很轻。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这是我们乡村医生的动向,来了领导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这里他们都知道了。

  当年“索道医生”出诊的时候,多远的路也全靠一双脚,不仅要溜索道,还要翻山走山路,2012这座连心桥修好后,索道变成了车道,邓医生也学了驾照,开车出诊。

  问诊交通不再封闭 就医观念不再闭塞

  桥建好了,路硬化了,邓医生出诊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整个拉马底村有6个村民小组,怒江东西两岸各有3个村民小组。以前巡回下乡,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下乡,现在最多两天就够了。

  记者:您当时溜完溜索,从这个地方翻过山到最远的村庄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4到5个小时,正常的情况下。现在开车三四十分钟吧。

  邓医生今天巡诊的病人是老王单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富丽都,富大姐今年68岁,平时自己一个人住,邓医生觉得她经济本来不富裕,又不会骑摩托车,如果坐车到卫生室来来回回也得花路费,便定期上门给大姐复查。

  这次巡访,邓医生还有一项工作,每个月的29日到31日,是拉马底村卫生室的卫生宣传日,每到月底这几天,邓医生都变得格外忙碌。

  以前村里的交通封闭,人们的观念更闭塞,对于卫生保健更是没有基本的意识。邓医生说,乡村医生的职责就是以预防和宣传为主。

  要想知道卫生宣传的成效,翻翻十几年来病人的病历,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变化。以前,乡亲们缺乏卫生常识,得痢疾、疟疾的病人非常多。为了提高村民们的卫生意识,乡村医生定期进村做卫生宣传,如今,痢疾、疟疾的病人已经很少见。多数病人都是慢性病、普通感冒患者。

  符合条件的拉马底村村民都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费用大大降低。村民们看病更有保障了。

  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 乡村医生 邓前堆:来我们诊所,卫生室里面,是减免50%,他要是开了100块的药,他自己只负责50元,其他的国家补贴。

  2019年12月,拉马底村实现全村脱贫。精准扶贫,让水泥路进村连户,跨江桥梁如道道彩虹飞架怒江两岸,栋栋新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矗立在怒江之畔。村民从山上搬下来,住上了新房子,大山深处的人民群众,正阔步走向健康、幸福的小康生活。

  央视短评丨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

  拉马底村的这些变化,正是我国乡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有力见证,也是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以邓前堆为代表的广大乡村医生是数亿中国农民的健康守门人,也是健康脱贫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守护的是健康,送去的是希望。乡村医生用医者仁心服务农民,国家也在全方位关爱他们。从落实各项补助待遇,到加强岗前培训,从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到改革职业资格制度,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让乡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小康在哪里?在乡村日益充沛的医疗资源中,在农民看病不再难的改革愿景中,在乡村医生越来越有尊严的执业环境中。

  (总台央视记者 辛娅 孙宏宇 王溪 李常明 李劲松 陶世飞)

文章关键词:乡村医生 索道 邓医生 问诊 医院 出行 小康生活 马底村 月亮乡 新房子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纪念抗美援朝特别节目《归来》第五集:《坚守》

    绵绵秋雨,落在院子里那株桂花树的枝叶上,滴落在老屋的门前,几只白鹅在雨中悠闲走过。李春华:“牛羊猪等牲畜发烧了我也帮着看,给它们打针、量体温,再掰掰脚,看看眼睛,看看鼻子。

  • 小康在哪里丨索道旁新医院 乡村医生问诊出行不再难

    交通便利后让这里的一切迅速改变着,其中就包括乡村医生邓前堆工作的拉马底村卫生室。云南省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这是我们乡村医生的动向,来了领导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这里他们都知道了。

  • 拉美疫中人丨阿根廷“一家人”不同的抗疫故事

    阿根廷北部的胡胡伊省与玻利维亚和智利交界。尽管已经过去了5个月,但弗朗西斯卡依然清楚地记得该省第一例确诊病例、第一例死亡病例、最早被感染的公务人员等。”  这家人的父亲——米格尔医生——写下的这首诗,最初是为了歌颂当地乡村医生不畏艰辛的精神,而现在更像是所有胡胡伊医务工作者的写照。

  • 中国医师,值得一边致敬一边走近

    ”8月18日,在“走近医生、对话未来”的直播中,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直言,“但是医生也只是凡人。”  刘力红医生在线分享了一个故事,他最近准备搬家,村里的患者都觉得不愿意了:您要搬走了,我们以后看病就不方便了。

  • 医有大爱 河南80后乡村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8月6日上午,商丘宁陵医生万玉柱在省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血液病孩子带去重生希望。万玉柱成为河南省第88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