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上海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沿着长江一路向西,先后到江苏南通、扬州考察调研。
这是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调研。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无疑是此行的“背景板”。
长江岸线生态、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江都水利枢纽运行……考察行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其中。
燕雁 摄
在扬州考察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用专门一个部分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一个论断,在公开报道中是首次提出,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四五”时期,党中央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要谋求更佳的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无疑是强大引擎。总书记这次江苏考察,释放出用绿色发展成果提升整体发展质量的信号。
谢环驰 摄
在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习近平总书记说,他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意就在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拉开更加广阔的空间视角,从江苏到长三角,再到整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更加鲜明——
全国经济版图里,长三角地区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也最有条件和能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谢环驰 摄
如果把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次考察调研打通起来观察,更有助于加深理解:
3月底,在浙江,强调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8月,在安徽,专门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11月,在上海,希望浦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算上江苏,今年以来,总书记的脚步遍布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总书记的战略谋划十分深远。
城乡之间有差别,这不奇怪,但是,差距过分悬殊,特别是基础设施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头万绪,该从哪着手呢?总书记在河南团说的明明白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视频丨总书记的一周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沿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在全国的地位凸显,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跑全国。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今年,凉山州进一步落实教育扶贫“三免一补”政策,贫困户子女入学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每人每天还有3块钱的午餐补贴。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宪法精神,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进行深刻论述。(记者罗沙 视觉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