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紧紧扭住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边界,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中国建设释放出日益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根基,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法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目标任务。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和重要原则,“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并就“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在坚持好、完善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二是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才能真正发挥好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推进,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是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卢梭的这句话深刻阐明: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书记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二是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四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阐明了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看历史,总书记指出,“60多年前,我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看现实,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被载入联合国一系列决议”。基于此,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法治蓝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更是一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变革。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必将护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起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联播+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提出之后的首个国家宪法宣传周。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宪法,如太阳一般耀眼,照射国家的每一处地方,保障着每一个公民的福祉权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些目标中,“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讲的是物质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讲的是制度的现代化。
在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国家治理体系的主体和内容,决定了政府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具体目标和重要内容,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又要增强国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又要增强国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期间,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与亿万老年人美好养老生活新期待、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要求相比很不适应。”在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看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仍应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