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以人民性、系统性、创新性为核心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2020年11月21日11:4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503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开启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又要增强国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笔者认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所蕴含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效力、效果的总和,《建议》中提出的国家治理效能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效能的人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三大特点。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国家治理效能的人民性

  国家治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公民福祉的基本方式。治理效能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建议》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展示了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秉持的人民性目标,将民之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中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建议》始终关注民生,把反映人民意志、凝聚人民智慧、团结人民力量、改善民生福祉贯穿在未来五年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和自始至终的发展进程之中。《建议》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体现出人民共同意志,最大限度地将实现人民群众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作为治理效能的衡量标准,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坚持系统观念”强调国家治理效能的系统性

  《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是坚持系统观念。这就要求要从事物的全局视野与整体视角上,从要素之间的结合与联系中探究事物发展规律,进而构建系统,实现整体的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治理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制度相互配合、协同运转,从而整合和释放每项制度功能的结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属性。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信息化高速发展、全球化程度加深,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必须运用系统性、整体性思维解决空间扩展、繁杂多样、变化快速的国家治理问题。治理思维和过程的整体性决定了治理效能的系统性。因此,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和完善我国治理体系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协调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建设事业,实现国家治理在各领域的系统性效能,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国家治理效能的创新性

  笔者认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表现,国家治理能力寓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国家治理体系建立在国家制度基础之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由此,解决新问题、抵御新风险、化解新危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必须走创新之路。通过治理思路、制度构架、治理方式的持续创新,在制度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各种资源和组织的作用。

  一方面,建立互利互惠、协作治理的立体化、多样性治理模式,尤其是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调动基层资源与社会力量,将我国制度整体性、层级性优势通过基层治理对于社会治理的直接作用,高效、持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治理创新还应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放置在推进全球治理合作的视野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集我国传统智慧、制度优势于一身,凝结成具有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中国特色治理方案和治理经验,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方案贡献给世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分别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文章关键词:国家治理 人民性 建议 治理方案 治理模式 治理经验 治理思路 效能 国家发展战略 创新性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联播+丨这部国家根本法,习近平阐明精髓要义

    联播+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提出之后的首个国家宪法宣传周。今年全国“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 法制网评:弘扬宪法精神 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如太阳一般耀眼,照射国家的每一处地方,保障着每一个公民的福祉权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 在法治政府建设上率先突破(大家手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些目标中,“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讲的是物质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讲的是制度的现代化。

  •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在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国家治理体系的主体和内容,决定了政府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具体目标和重要内容,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迫切需要。

  • 以人民性、系统性、创新性为核心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又要增强国家治理的人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 望海楼: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期间,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 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跻身国家战略,有何深意?

    “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与亿万老年人美好养老生活新期待、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要求相比很不适应。”在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看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仍应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

  •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