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引南水入北方,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历经五十年几代人的构想,经过百万建设大军的双手,别离故土的四十万移民,“一渠清水送京津”——丹江口水源地的一泓清水将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泽百姓,直送京津。
从7月4日起至12月,映象网将推出“南北共饮丹江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报道方式,记录建设者汗洒丹江的工作热情,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的发展现状,讲述不为人知的库区移民故事、受水区群众的故事。
管理好鱼塘是吕德伟最重要的工作。
吕德伟在抛洒鱼饵
今年65岁的吕德伟,在搬迁之前就已先行到中牟县实地考察过,看到提前两年搬迁的大女儿家搞鱼塘赚了钱,他早早就确定了要上马鱼塘的养殖项目。
刘海波投资的40多亩葡萄园,按照亩产1000斤的预期,今年仅是葡萄园就能赚好几万块钱。
映象网讯(记者 南乐天/文 蒋宇飞/图)“这里风沙大,水也不如老家清亮。”坐在自家承包的鱼塘旁,刘海波说,“刚来的时候,总有村民找上门来埋怨,说我把他们骗来了。”
2011年10月26日,村支书刘海波带领淅川县金河镇金源社区246名村民来到中牟县官渡镇,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没过多久,刘海波就发现,刚开始还抱怨的村民,打工的打工,办厂的办厂,没人“搭理”他了。
政府给钱办项目 搞养殖年收入超10万
今年65岁的村民吕德伟,在搬迁之前就已到中牟县实地考察过,看到提前两年搬迁的大女儿家里搞鱼塘赚了钱,他暗暗下了决心:建鱼塘,搞养殖。
按照政策,第一年当地移民局奖励村里创业扶持基金40万,吕德伟的鱼塘也分得了两万余元。
“解渴的很。”吕德伟靠着这笔钱,盖了房子、买了鱼苗,还购置了必须的制氧机和鱼饲料,很快就把四个十亩见方的鱼塘搞了起来。
三四月份投的鱼苗,到了年底就能见收益。今年吕德伟的鱼塘全部养殖洄鱼,“这种鱼大小不一,估计一亩地能有15000~18000尾,一个塘估计能赚两三万吧。”
“到时间鱼贩自己就过来了,都不用伸手,拿着账本记数,等着收钱就好了。”6月13日下午,刚刚午觉醒来的吕德伟,看着满池塘的鱼,开始为后辈们的未来盘算着:给小儿子找对象攒几万、孙子上学留一部分……
未来让全国游客驻足新村。
搬到移民新村后,刘新年老人的生活过得是很滋润。
“坐在家里就能拿到钱,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想的事情。”7月23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以及部分中央媒体近40家媒体来到平顶山郏县白庙乡的马湾移民新村进行采访。刚刚走进一个移民的家中,主人就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
泓清水的到来,又将让焦作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不一样的生机。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在这里,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曾见证了它的辉煌,司马懿、韩愈也曾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词。而几千年后,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一个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又将让焦作焕发不一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