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04-09 06:10 来源:东方今报

  第二节  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内部交通网络  以机场为中心,加快推进实验区内部路网建设,努力构筑与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体系。建设环机场快速路,构建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形成“环路+放射线”为骨架的快速路网,实现物流、人流的高效集疏。完善环机场快速路与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路网连通,加快推进各功能区内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密度。统筹规划区域内部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基础信息、安全应急、综合运输管理与协调系统建设,建立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促进城市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

  ◎市政公用设施  加快供水、供电、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南水北调受水设施、水厂及管网建设,规划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建设电网、变电站,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燃气输配系统和供热、供暖管网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进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电缆入地,形成无管线城市天空。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发展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建设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教育中心,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居民与外来人士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南水北调干渠和新107国道沿线生态廊道景观带,加快绿道建设,优化绿地布局,构建区域绿网系统。实施区内河道治理,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景观,形成生态水系环境。加强南水北调干渠、森林公园、苑陵故城等生态敏感地带保护,严格控制开发边界,严格保护生态走廊,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积极利用区外水源,实现多水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强化环境保护  加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降低排污强度,加大环境风险管控监管力度。推进区域内建立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噪声管制,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第五章  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提升开放门户功能,发挥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的服务带动作用,为内陆地区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平台,促进区域联动互动发展,构筑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

  第一节

  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整合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完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仓储、研发、展示等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建成二期工程,在符合相关审批条件前提下适时扩区。推进保税物流中心二期等建设。在条件成熟时,按现有程序上报国务院申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区事宜。

  ◎加快口岸建设  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建设内陆地区口岸后续监管场所,加大货站、堆场、仓储、口岸联检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口岸信息化、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水平。

  ◎促进通关便利化  加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促进进出口货物通关无纸化改革。实行海关、商检、边检联动服务和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加快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积极推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试点工作。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

  第二节

  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投资者保护、履约、结算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设立投资便利化的集中办公场所,方便企业办理通关申报、税务、外汇、金融、货代等业务。设立营商服务专职机构,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沟通互动机制。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支付等优质服务。积极研究对外国人在郑州机场口岸入境提供便利政策。

  第三节

  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推进民航管理先行先试  加大实验区民航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民航业。对涉及郑州的航权开放予以积极考虑,优先考虑开放第五航权,适时研究开放第七航权的可能性,鼓励中外航空公司经营往返郑州的国际客货运航线。对进驻实验区的中外航空公司在航线经营权、航班时刻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完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发展通用航空。

  ◎创新海关监管模式  支持实验区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促进航空物流和加工贸易发展。推动郑州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园区良好实践经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第四节

  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提升郑汴一体化发展水平  发挥交通、产业和开放优势,强化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与郑东新区、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形成现代化城市功能组团,提升郑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把实验区建设成为郑汴新区的核心区域,增强开放带动作用,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

  ◎增强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  发挥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增强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能力,带动中原经济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推动与周边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物流基地等。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参与全球投资贸易、文化旅游、航空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强化与其他区域合作交流  加强与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联动发展,完善陆空集疏运网络,打通中西部国际货运通道。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合作交流,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促进合作共赢。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大政策支持

  ◎金融支持政策  对实验区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适时探索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相关专项政策,对在综合保税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购买25吨以上飞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研究在综保区设立财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开设离岸账户,集中管理境外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土地管理政策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范围内,合理确定实验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规范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国家在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根据实验区建设实际,在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向河南省适当倾斜。实验区土地必须纳入所在地城市统一规划管理,依法审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供给。

  ◎服务外包政策  在实验区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享受服务外包相关政策。对实验区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由财政部牵头进行专题研究。

  第二节

  强化组织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对实验区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和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民航局要加强业务指导,积极支持实验区建设和在民航管理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河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实验区管理机构,有序有力推进规划实施。

  • [1] [2] [3]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眼看气温开始攀升,不性感怎么点燃夏日热情。要性...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七月向来是各路大片“占山为王”的时候,而这个七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