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要想一代一代昌盛 必须勤俭持家
在《鉴史问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名臣司马光对儿子司马康的管教十分严格,还专门作了一篇《训俭示康》,让其子不要向往、沉迷奢侈的生活,后来成了司马家族的家训。那么,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管教自己的子女呢?
朱夏炎说,其实小家和大家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一个好的家风很重要,就像刚才举的司马光的例子。中国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家训叫“朱子家训”,实际上都是在教化人怎么向好,其内涵方方面面,但重要的一条是勤俭持家,不得不义之财,是家训的主题。
“民间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这个‘富’不是指的富裕,而是指的挥霍和炫富,所以这个家就长不下去了。我觉得,小家连着大家,大家温暖着小家,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挑战】提炼八个主题 挑选大量史料为其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这部纪录片涉及大量历史素材,拍摄前期是如何梳理这些素材的呢?拍摄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
付静透露,拍摄前期,主创团队就聘请了国内非常著名的一些史学家,对廉政文化非常有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并举行了多次学术研讨会。通过这几次学术研讨活动,最终把这些浩如烟海的史学资料进行分类。“我们原来也曾经想,比如说按清官这个主题可以拍一集,按制度包括器物文化等给它归集归类,后来经过我们反复论证,提炼出来八个主题,最后,我们就按照主题把史料进行归类, 所有的史料挑选都为这八个主题进行服务。”
“当然,这八集之间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八集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说到制度的时候,它肯定和律令有关系;说到道德的时候,它肯定和文化力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说到清浊之辨和千秋之评,它们之间也有相互的脉络联系。也就是说,每一集之间都不是截然分开的,每一集都是通过‘廉’这个字把八集串起来,只不过不同的类归到不同的集下面了。”
【幕后】艰辛拍摄 跑15省60多城拍2万多分钟
作为《鉴史问廉》的总编导,河南电视台新闻专题部副主任李青春回忆起拍摄经历,印象深刻,深受触动。
“给我最大感触的有两点:首先是题材宏大。我说几个数据,一个是整个片子里面牵扯的朝代,跨度大,有十几个朝代;另外,展示的故事有五十多个,涉及著名的人物有一百多个,这些人物从浩瀚的史料和书籍里面整个把它归纳总结,从文案上工程巨大。从拍摄过程看,我们历时近两年,走过的省份有15个,去过的城市有60多个,场景有400多个,拍的素材2万多分钟,后期编辑又用了4个月时间,单从这些数据可以知道这个工程的浩大。”
另外,整个拍摄团队的热情,令李青春感动。“创作团队连续几个月住在一个地方不能回家,编导团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你想想,几个月不回家,家里有小孩、老人都不能照顾,这种奉献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去各地拍摄的时候,各地积极配合,由此可见,大家对这个题材、对这个项目都非常关注。”
节目反响
二月河:《鉴史问廉》是对反腐风暴绝妙的配合
□首席记者 梁新慧
东方今报郑州讯 “《鉴史问廉》推出得非常及时,可以这么说,该片是对当前中国反腐风暴的一个绝妙的配合。”昨天晚上9时,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鉴史问廉》的意义。
二月河认为,《鉴史问廉》的推出,主要有三个意义。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如今,反腐败已经成为常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同。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之际,我省联合中央电视台推出该片,非常及时,这对反腐风暴是一个很好的配合,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儿。
第二,该片从历史入手,将历史上的诸多事件、人物搬到片子中,将历史上的廉政问题和今天的廉政问题相结合,让人们从历史中感受兴衰,让人们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了解反腐倡廉,一脉相承。可以说,这种拍摄手法或者说这种做法,对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将历史与文化相连,可以说,反腐这一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而这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梦的一部分。
第三,该片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高压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鉴史问廉》站在历史、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大视野下表现廉政文化,思考廉政在社会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我相信,无论是哪个阶层的观众看了,都会有所收获。”二月河说。
节目预告
《新闻联播》聚焦《鉴史问廉》开播
今晚播出第二集《清官之念》
“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昨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报道,聚焦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开播。
今晚8时,央视纪录片频道将播出《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
这一集将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的探究,解读中国人千年“清官情结”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探寻“青天文化”对于历史和当下的意义。
1月11日,记者获悉,1月11日晚8点,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将再次登录央视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时段均将播出一集。
9月9日,记者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我省《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榜上有名。
2015年反腐将进入“升级版”,编制科学、有效、实用的制度“笼子”,把官员的权力牢牢关进制度这个“笼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关键。
——“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天的“意见箱”就是从“诽谤之木”进化而来。后来,华表被历代王朝立于皇宫、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当权者——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央视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全片围绕一个以廉政为核心的为官之道。《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清,慎,勤,就是为政做事要清廉,谨慎,勤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在今朝,再看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不难发现,老百姓之所以对清官念念不忘千呼万唤,正是对清明政治和社会正义的强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持续以高压态势运行的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恰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百姓许久的心愿。“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7606起,处理党员干部102168人”数以万计的数字令百姓拍手称快,贪者为之变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据昨晚《河南新闻联播》报道,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评和热议,记者在两会采访时发现,《鉴史问廉》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引起了她们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说,在两会期间,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鉴史问廉》。
近日,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认为,《鉴史问廉》以勤政、清廉、为民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华。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中国政治的清浊明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想财富、实践镜鉴和创作素材
时长:44分57秒
时长:44分59秒
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热播完毕,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
不仅是卜宪群,当天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希望河南能续拍《鉴史问廉》,并就如何拍纷纷献策。王杰、高波等与会专家学者也纷纷向胡恩呼吁,希望《鉴史问廉》能尽快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期让更多的观众观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