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鉴史问廉》里面藏着"警世名言" "当官须知"不过时

2015年01月14日06:45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5034

  映象网讯(李长需)古代官员初次上任,喜欢买些“官箴”之类的必读书籍。所谓“官箴”,类似于“当官须知”,原是规劝为官者的一些原则与规范,后来逐渐演化为带有自我约束功能的修身准则。这些“官箴”倡导施行德化、亲民、清廉公正、仁爱慎刑等,足可警示当下。《鉴史问廉》有哪些值得当下官员学习的 “官箴”呢?就让我们梳理梳理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

  【典出】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魏征列传》

  【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释义】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我经常保留这三面镜子,从心中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征突然逝世,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评】魏征虽然是河北巨鹿郡人,但旧志记载,他死后却埋在了咱们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谷熟镇南2.5公里的魏堌堆村。魏征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因而他死后,有了唐太宗哭着说的那些话。

  在讲真话成官场稀缺资源的当下,我们有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们在民主生活会上拍着胸脯让大家伙儿“向我开炮”。大家伙儿,咱也雄起一回,做一次现代魏征,过一把“批龙鳞”的瘾!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

  【典出】(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释义】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好的树木终将成为栋梁之材,纯钢也不会用来做成钩子这样卑微的东西。仓廪丰实后那些偷吃的鼠雀之辈就高兴了,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评】一代清官包拯,据说一生只流传下来这一首诗。人们赞颂包公断案如神,却不能忽略,他能秉公执法,恰因心中无贪欲,可以无所顾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清官,他们深受群众拥戴,至今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分量,这些人带头守法,维护国法尊严,成为代代相传的楷模,也成为百姓“清官情结”的寄托对象。可以说,包公不常有,百姓长怀之。放之今天,还有不少人动辄就想起了“包青天”……诸位官员,你有没有壮志做一回“包青天”?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

  【典出】(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释义】“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扯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谁说这是人情来往的常情,实在是有损廉耻之义。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

  【评】张伯行(1651~1725),康熙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济宁道、江苏巡抚、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他勤于为政,疾恶如仇,居官清廉。他的这篇《禁止馈送檄》全文共56个字,用了8个“一”字,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被康熙称为“八一巡抚”及“天下清官第一”。

  张伯行不拿群众“一丝一粒”,我们有些干部动辄千万上亿的车载斗量,岂不羞煞也么哥!对了,张伯行也是咱兰考人。前有张伯行,后有焦裕禄,我们河南一个地儿就贡献了俩榜样。我们骄傲归骄傲,千万别忘记了学习再学习。

文章关键词:鉴史问廉;官箴;张伯行;包青天;清官之念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被王岐山点名表扬的《鉴史问廉》再登央视

    1月11日,记者获悉,1月11日晚8点,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将再次登录央视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时段均将播出一集。

  • 今年首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河南《鉴史问廉》等入围

    9月9日,记者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我省《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榜上有名。

  • 《鉴史问廉之七——制度之重》观后感

    2015年反腐将进入“升级版”,编制科学、有效、实用的制度“笼子”,把官员的权力牢牢关进制度这个“笼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关键。

  • 《鉴史问廉之五——文化之力》观后感

    ——“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天的“意见箱”就是从“诽谤之木”进化而来。后来,华表被历代王朝立于皇宫、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当权者——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 观《鉴史问廉之道德之择》有感

    央视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全片围绕一个以廉政为核心的为官之道。《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清,慎,勤,就是为政做事要清廉,谨慎,勤勉。

  • 《鉴史问廉之一——兴衰之思》观后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 这个“人”--观《鉴史问廉》有感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在今朝,再看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不难发现,老百姓之所以对清官念念不忘千呼万唤,正是对清明政治和社会正义的强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持续以高压态势运行的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恰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百姓许久的心愿。“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7606起,处理党员干部102168人”数以万计的数字令百姓拍手称快,贪者为之变色。

  • 观《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有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 《鉴史问廉》写进代表建议

    据昨晚《河南新闻联播》报道,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评和热议,记者在两会采访时发现,《鉴史问廉》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引起了她们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说,在两会期间,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鉴史问廉》。

  • 中纪委宣传部领导点赞《鉴史问廉》

    近日,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认为,《鉴史问廉》以勤政、清廉、为民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华。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