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陇海大院获奖者合影留念
映象网讯(记者 董彩红/文 沈翔/图)曾先后关注报道“陇海精神”的东方今报记者王秋欣、刘长征等回忆,在陇海大院这个郑州普通的老院落里,经常有一堆人围在一起,中心都是一位坐轮椅的人。大家经常有说有笑,互相帮助。那个亲切的氛围,使得大家忍不住靠近,感觉很温暖。
陇海大院以690多万票荣登“感动中国”2014年度候选人物榜首时,人们并不意外。早在2008年,今报就曾多次挖掘采访报道,传播陇海大院里爱的精神,如今回望,历久弥新。
聚首:“石头来了,黄毛还没过来。常三儿在这吃饭……”
“石头来了,黄毛还没过来。常三儿在这吃饭……”昨日一早,位于郑州市幸福路5号院的高新海家里,就一直热闹不断,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原来,得知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昨晚8时要播出,陇海大院的邻居们“都不淡定了”,相约着晚上要一起聚到高新海家里看电视。
午饭后,高新海照例和自己的小伙伴开始了欢乐的时光。
平时,高新海家就是陇海大院邻居们的一个聚集地。
年夜饭在这里吃,世界杯在这里看,谁家里有个什么事儿,大家也爱聚到这里来商讨。
“大家伙在这里,都陪着我,我不孤单。”高新海脸上时刻透着笑意,那是一种从心底流露的幸福感。晚上9时许,电视上出现陇海大院的镜头时,邻居们簇拥着,幸福地笑着、闹着……让人感动。
坚守:高位瘫痪的一个人,大家都没放弃
高新海与邻居们这种温暖,感动并感染着所有的人。
高新海说,生病后的前两年,他不是没动过自杀的傻念头,但院里的邻居们换着班24小时陪着他,照顾他。
还有当时年迈多病的母亲,也是24小时照顾着他。看着家人、邻居们掏心掏肺地付出,再加上二哥(高新海排行老三)因急病去世。高新海决定坚强起来。
65岁的樊石头记得很清楚,当时还没有所谓的“专业康复训练”,大家也很迷茫。他们联想到高新海喜欢踢足球,所以邻居们就自发地4人一组轮换扶着他做下蹲训练。两个人各搀扶一边,一人摁着膝盖部位,一人扶着脚踝,硬是让一个高位无知觉的人一天天坚持锻炼。
其间,高新海几度休克,但他没有放弃,邻居们也没有放弃。慢慢地,他手部有了知觉、胳膊有了知觉,上身可以轻微活动了。
如今的高新海,不仅可以轻松地陪着邻居们一起打麻将消遣,甚至可以骑着老年代步车带着邻居们出去郊游,给邻居们帮忙。
情缘:今报从2008年开始关注、宣扬“陇海精神”
高新海的小伙伴樊石头说,从年轻力壮、说走就走的健康人一下成为轮椅上的人,高新海开始有些不适应。邻居们看到他的焦躁后,就私下里商量如何让他生活得更有意义。后来,邻居们凑钱给高新海买了一辆柴油三轮车。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新海的生活更加充实。平时邻居有个急事去哪儿,他可以随时接送。“他们帮我,我也能帮助他们了!”谈到这些,高新海有些兴奋。
邻居们给了高新海帮助,他也回馈了真诚与乐观向上的令人钦佩的精神。
受陇海大院的爱心影响,许多社会团体、学校里的志愿者经常到陇海大院献爱心。早在2008年,今报就曾多次挖掘采访报道,传播陇海大院里爱的精神。
曾先后关注报道的东方今报记者王秋欣、刘长征等回忆,当时在社区采访时,发现在陇海大院这个郑州普通的老院落里,经常有一堆人围在一起,中心都是一位坐轮椅的人。大家经常有说有笑,互相帮助。那个亲切的氛围,使得大家忍不住靠近,感觉很温暖。
在接受采访时,高新海与邻居们并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与优美感人的语句,但正是这种平凡的坚持、有爱的温暖,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高新海说:“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的坚持。
所以,当陇海大院以690多万票荣登“感动中国”2014年度候选人物榜首时,人们并不意外。
陇海大院爱心群体还先后荣获了2008年河南感动中原“十大爱心集体”、2010年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年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4年“感动中原”集体奖。
2014年5月,电影《好好的活着》在河南奥斯卡影院全线上映,陇海大院的真实故事被搬上银幕。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约定:新陇海大院建成后,老邻居们还要回迁!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灰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当年,负责陇海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比利时专家和中国专家,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詹天佑就曾以陇海铁路建设工程项目顾问的身份在此工作过,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解决有关铁路桥梁修建的一些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曾有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2013年年底,根据城建规划,原陇海大院要进行拆迁改造,陇海大院的几百户人家不得不暂时分散在郑州市内各个地方。在拆迁前,邻居们最先考虑的是把高新海、赵君怡等人先安顿好,然后他们才考虑自己。
这些老邻居还有一个约定:等新陇海大院建成后,他们都要回迁,再做今生的好邻居、相亲相助!
截止5月25日上午,通过爱心银行转账、微信红包、现金捐款、轻松筹平台、公益基金等王锋家属接收捐助达200余万元。黄晓明真心英雄公益项目负责人表示,工作人员到南阳市一方面将爱心和慰问传递给家属,另一方面与医院沟通,详细了解王锋的治疗情况和费用需求。
什么是社会正能量?就是阎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文艺创作热情,就是郎平为了中国女排“不怕牺牲,为国拼命”的义不容辞。
2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河南省推荐的“感动中原”2015年度人物王宽成功入选。之前推荐的胡佩兰、陇海大院分别当选“感动中国”2013、2014年度人物。
2月14日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来自郑州的王宽,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此次“感动中国”颁奖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同样获奖的郎平等人。
2月14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来自郑州的王宽,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今晚举行,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当选。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18日上午,感动中国老人刘盛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烟台招远殡仪馆举行。上午9点,烟台招远殡仪馆内,哀乐低回,四面八方的人们穿过风雪陆续赶来,来送拾荒助学“感动中国”的老人刘盛兰最后一程。
前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共同关注》,再次将王宽“卖艺”收养孤儿的事迹搬上了屏幕。
家庭的操持,职场的奋斗,虽然环境不同、角色不同,却都代表着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时代品格。不可否认,职场家庭一肩挑,对任何女性都是莫大的压力,其间的艰辛与付出、心血与汗水非亲历而难以摹状。
“陇海大院”邻里温情39年如一日,河南人第13次站上这个舞台。
2月27日晚,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郑州市陇海大院爱心集体以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河南人第13次站上这个舞台。
2月27日晚,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郑州市陇海大院爱心集体以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河南人第13次站上这个舞台。
2月27日20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将播出颁奖盛典。
2月27日晚8点,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将在央视一套播出,熟悉动人的旋律将再次唱响。据了解,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自2002年推出以来,13年间向全国观……
为挽救身患肾结石的妻子的性命,江西鄱阳农民朱清华苦心钻研,发明出一张可促进人体内结石排出的“排石床”,他的这张“排石床”不但救了妻子一命,还在去年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朱清华,他“火”了,他成了网友交口称赞的“农民发明家”,成了全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