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

2015年04月02日11:01  来源:新华网

5034

月26日,河南省林州市东姚镇石大沟村支部书记郭变花在山顶劳作。

  9月26日,河南省林州市东姚镇石大沟村支部书记郭变花在山顶劳作。身上有着当年修红旗渠“铁姑娘”影子的郭变花,10多年来带领大家植树50多万棵,绿化荒山秃岭5000多亩。她吃住在山顶上的窑洞里,植树开荒,誓把穷山村变个样。 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在太行山许多村落都可以发现李广元这样的传奇人物。郭变花就是这样一个人。见到她也让我们颇为吃惊,她并不像朵娇柔的花,更像棵大树,神气活现地立于太行山上。

  郭变花的脸让山风洗得黑红,脚下穿的是那常年不变的解放鞋。

  15年前,一个电话把在外地承包工程的她催回了家乡,乡里领导对她说,干吧,石大沟就交给你了。

  “石大沟,石大坡,荒草连成窝。”有人泼冷水:“男人们都没把石大沟干成景,你个妇道人家能干出个啥?”

  可是,生就红旗渠脾气的郭变花偏要干出个啥。

  郭变花治路,治穷,更要治山。治山就要种树,种树就要爬山。从此,长在平原的郭变花和山“粘”在了一起。

  之前,这个女人恨山。第一次去婆家石大沟,她就跟丈夫怄气:早知道你家在这儿,不嫁给你了。

  现在,全村人眼巴巴、直勾勾地盯着她,她不得不逼自己爱这些山。

  从来女人干事难,九分苦一分甜。这个之前在城里穿高跟鞋的女人,从此只穿解放鞋。一年穿破十几双,只为爬山。

  荒山没人管,拍卖没人要。郭变花揣了一兜子钱去了,这个女人响当当地拍着自己包嚷着:没人要这山?我要了!

  她一口气承包了万亩山林。在山上挖个窑洞,支起个灶,就着山水吃饭,听着山风过夜。

  每一年,她种十几万棵树,一年上千亩。一干就是五年。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我们问郭变花:难不难?

  她想都不想地回答:“老一辈吃野菜修成了红旗渠,还有比那更难的吗?”

  面对着绿油油的承包山,郭变花说,这树我一棵都不要,一棵都不砍。砍一棵,我都是石大沟的罪人。

  她让荒山一片翠绿,把石头变成致富资源,用山货打造销售品牌,穷村改变了模样。

  全村人做了个红绶带,给她披上。

  十八世纪初,从未到过中国的黑格尔,收集到了他能收集的所有中国文献,认真研究后认为,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

  事实并非如此。

  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逆流而上,生于太行山的人们深知,在这里,人类的精神之光一直照耀着太行人的心灵,民族的精神火把,从来没有在历史的天空熄灭过。

文章关键词:红旗渠精神;北山愚公;当代中国;精神力量;精神食粮;精神气质 责编:任治丞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在扶贫攻坚中弘扬实干精神

    在扶贫攻坚中,党员干部更要振奋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在实干中创造优异成绩,在攻坚中弘扬好实干精神。

  • 探访红旗渠故乡河南省林州市

    “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解决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最渴望的吃水问题,林州干部不惧艰难、劈山引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

  • 丹青难写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4年5月23日,我在《安阳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党员干部安身安心安业的精神丰碑》,这是我第一次研读红旗渠精神。

  •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加快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50年前,英雄的林县人民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历时十年,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同时也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50年来,林州人民和无数中原儿女顽强拼搏、奋发图强,谱写出一曲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华章

  • 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强大学生团结协作教育。

  • 红旗渠精神是把金钥匙

    再者,它更是一种传承。通过历代中原人在不同发展时期,会赋予红旗渠精神更多的的含义,让红旗渠精神变得更加丰满充实,与时俱进,让它体现出时代的符号,烙下发展的印迹,在当前和今后闪耀发光,照亮着我们大中原发展的宽阔大道。

  • 传承红旗渠精神 凝聚筑梦正能量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修建期间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作为蕴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和“功成不必在我”境界的红旗渠精神,必将为这一伟大征程注入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 《新闻联播》聚焦红旗渠精神流淌五十年

    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通水五十载 红旗渠精神流淌五十年》进行了报道。靠着当年修渠那股劲儿,五十年间,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551亿元,增长270倍,居民储蓄收入超过300亿元,增长5882倍。

  • 写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50周年之际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更多的干部专家认为,靠着发扬红旗渠精神,林州从十年修渠、十年温饱到十年富裕的“三步走”……

  • 红旗渠通水50周年:"她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战天斗地’的历史,可以让人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讴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 红旗渠通水50周年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战天斗地’的历史,可以让人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讴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 红旗渠通水50周年:"她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战天斗地’的历史,可以让人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讴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 红旗渠精神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战天斗地’的历史,可以让人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新华社在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通讯社征程中,将一如既往地讴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 河南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研讨会在林州召开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光辉,安阳市、林州市领导和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在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发表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快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讲话。

  • 红旗渠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宣传好、运用好研讨会取得的成果,把红旗渠精神的研究与弘扬不断引向深入,用红旗渠精神凝聚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