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5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省委副书记陈润儿、王炯,省委常委翁杰明、赵素萍、任正晓、李亚、孔昌生、陶明伦、许甘露、马懿、穆为民一行,从郑州一早驱车来到兰考县,首先到焦裕禄干部学院,瞻仰“焦桐”,参观“习桐”。
常委们在亭亭如盖的桐树下,听取介绍、仰望沉思、心潮澎湃。
“焦桐”挺拔,风姿依然。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95周年诞辰。焦书记当年亲手栽下的“焦桐”,吸引着党员干部前来汲取精神力量。
“习桐”伟岸,桐林葱郁。 8年前,总书记满怀深情,亲手种下一棵泡桐。兰考百姓亲切地称呼它为“习桐”。
“焦桐”与“习桐”相互守望,就像是鲜红的旗帜,召唤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记者 朱殿勇 /文、摄像, 董亮/图)
其实,不只魏善民,还有太多不知姓名的兰考百姓一直都在小心地守护着这棵焦桐,稍有风吹草动就牵肠挂肚。
原标题:“焦桐”开花了,兰考脱贫了
5月13日凌晨,兰考县朱庄村72岁的老党员魏善民,来到离家一公里的焦桐树旁,挥舞着笤帚认真清扫着树下每寸土地。50年前的5月14日,兰考的泡桐花谢之后,焦裕禄,因病离去,这棵“未成年”的泡桐,便成了他当时留在兰考的唯一念想。
步行巡回百姓家调解纠纷,骑自行车到田间地头为群众化解矛盾,连续两年吃住在法庭……27年,他的足迹从未离开过基层法庭。常年扎根基层,闫胜义对农村了解精微,很早意识到在农村办案应该多多依靠社会力量。
在近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使用的一个高频词是“抓落实”。” 尸位素餐,这词出自总理之口,不同寻常,既可见总理难抑怒火,也可想见确有一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混日子,得过且过。
上世纪80年代初,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上海民乐厂琵琶制作大师韩富生来到兰考,做客农家,厨房里一阵不同凡响的声音吸引了他。职业的敏感,让韩富生发现,焦裕禄当年为防风固沙大力提倡种遍兰考的泡桐,其材质竟是制作民族乐器发音的绝佳材料。
上世纪80年代初,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上海民乐厂琵琶制作大师韩富生来到兰考,做客农家,厨房里一阵不同凡响的声音吸引了他。职业的敏感,让韩富生发现,焦裕禄当年为防风固沙大力提倡种遍兰考的泡桐,其材质竟是制作民族乐器发音的绝佳材料。
采风团来到了河南省直管县(市)兰考县,参观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兰考脱贫攻坚展览馆,全面了解了兰考脱贫攻坚历程,并实地走访了该县谷营镇爱心超市。
脱贫攻坚战中,兰考人民再次拿出了当年防风固沙战天斗地的精神,在河南率先摘下贫困县的帽子。
3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建国、副主任委员王国生带领调研组来到我市调研。市领导吉炳伟、阎红心、于吉良、牛春堡等陪同。
“兰考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找准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拔下了穷根。通过这项扶贫政策,闫春光先后贷款10万元,建起蛋鸡养殖大棚,从2014年不足3000只蛋鸡发展到现在1万余只,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2016年家庭纯收入10余万元。
如今,他亲手栽种的那棵名为“焦桐”的泡桐树,已20多米高、树围3人才能合抱,它用高大敦厚的身躯、浓密繁茂的枝叶,守望着兰考大地。1964年2月的一天晚上,焦裕禄忍着肝部的疼痛,用一个茶杯顶着藤椅,吃力地撰写着一篇关于兰考“除三害”的汇报文章。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兰考大地蔚然成林的参天泡桐,见证了焦裕禄那博大无私的公仆情怀。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时刻不忘群众,坚持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所在。
2013年8月开班、以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焦裕禄干部学院,不但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13个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英模人物命名的干部教育培训学院。2012年10月,焦裕禄干部学院与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河北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云南杨善洲教育培训基地等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13个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