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22日电(记者杨依军、李思远)“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6类46种267处……磷矿资源年度开采量减少128万吨,同比下降27.1%;森林蓄积量增加39.13万立方米,增幅3.2%。”近日召开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239名人大代表首次审议通过一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情况报告。
这份5800字的“生态家底”,包罗了夷陵全区自然资源现状及增减变化情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及管理利用情况等内容。据悉,由政府向人大报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情况,是地处三峡坝区的夷陵创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审计体制的重要尝试。
夷陵被誉为“三峡门户”,有“桔都茶乡”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磷矿聚集区,更是三峡重要的生态屏障。2016年6月,根据安排,夷陵启动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人代会上亮‘生态家底’,虽然不能直接增加‘金山’和‘银山’,却有助于‘金山银山’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夷陵区政府负责人说,摸清自然资源底数、记录自然资源变化,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信息支撑、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两年多来,夷陵制定了人大听取和审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情况报告的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情况报告制度,探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
按照设计,夷陵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专项听取区政府关于全区土地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等自然资源资产存量、消耗、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每年人代会上,区政府要全面报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情况。
“我们将以编制负债表为契机,因地制宜,构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地资源、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实物量核算账户,用科学规范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夷陵区生态治理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刘毅说。
昨天(16日),5米光学业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标志着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运行。高光谱卫星的投入运行,将为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由数量向质量和生态转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将于10月底前形成初步数据成果并进入全面收官阶段。自然资源部明确要把耕地资源放在自然地理格局中分析,摸清耕地资源宏观地域分布规律,突出耕地资源自然本底条件,摸清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摸清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指出,针对当前耕地“非农化”的情况,首先要止住新增,其次要逐步消化存量。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指出,针对当前耕地“非农化”的情况,首先要止住新增,其次要逐步消化存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连日来受山火持续侵袭,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往加州参加山火简报会。加州自然资源局局长强调天气变暖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特朗普直接回应说“天气会变凉的,你等着瞧吧”,“事实上,我认为科学啥也不懂”。
(记者朱隽)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根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2020年底,将发布一批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成果,建立调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调查监测“一张底图”。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在昨天(9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持续推进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摸清国内自然资源“大家底”。
9月14日,自然资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有关情况。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测体制,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2020年1月17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
记者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了解到,随着我国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在自然资源的管理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视频制作: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i自然·政务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