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 (记者 陈伟然 文/图)6月14日,2019年河南省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在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启动。从6月持续到9月,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中小学校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进一步增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2019年河南省家庭教育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启动仪式上,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校长及学生家长代表做家校共育经验分享,多位家长以亲身经历讲述家庭教育的“秘诀”,一致认为,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都十分必要,共情共愿共识,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表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家长学校普遍建立,家庭教育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形成了家校联手、互动的育人格局。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毛杰表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担负起家庭教育首要责任;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要发挥好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校协同遵循教育规律,要以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发展;积极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服务体系。
统计显示,我省目前已成立3.5万余所家长学校,约占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70%,开通河南省家庭教育云平台,加快网络家长学校建设,还编辑出版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和家教现代化丛书。我省还成立了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依托关工委等举办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10余期,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能力指导师、心理咨询师1.2万多人,初步形成一支以家教指导师为骨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郑州市被评为省级家教示范市和省家庭教育先进市,已经有5所学校获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从6月持续到9月,通过专家巡讲、专题节目、专栏文章、校长访谈、家长讲座等多种形式,选取学校毕业典礼、结业式、家长开放日等重要节日和重要节点,持续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性强、家长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推动中小学校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进一步增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张晨静]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危机,扰乱了全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报道指出,由于新冠疫情,女性从事家务和家庭护理的工作大幅增加,她们丧失就业和教育机会,这让女性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变得更差。
10月22日零时许,郑州市市场街桐柏路地铁口附近,一名九岁的小男孩手里拉着一只行李箱,看上去情绪低落,独自徘徊在漆黑寒冷的街头。当晚,由于小男孩始终不愿说出父母联系方式,最后在民警的劝说下,答应跟民警回派出所休息。
近日,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一名女孩疯狂用脚踹同行女子,这是怎么回事↓↓↓拍摄者称,两人应该是母女关系。女孩看没有踢到母亲,甚至还动手打了这名路人,后经母亲劝阻,地铁到站后,母女两人上了车。
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因与家长沟通不畅而自杀自残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为家长反思自身教育方式敲响了警钟。事实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物质上舍得投入,自认为对孩子“付出”很多,却恰恰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罗水社区“老人被狗绳绊倒后身亡”一事持续发酵。据杏坛镇宣传文体办透露,目前,经过多次协调,发生意外的老人家属方暂时同意,将不会追究女孩责任。
4月23日,张家港市检察院对成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责令其父母接受为期一年的“强制亲职教育”,并向张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发出《亲职教育辅导委托函》。将家庭教育纳入法治层面,可以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引导父母科学理性教育孩子,甚至可以对父母进行强制监督,意义深远。
如何通过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不仅考验着个人和家庭,也考验着学校和政府。为了尽可能减轻家里负担,一到假期张新文就去工地找活干,而且专挑重体力活干,因为能多赚工钱。
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家风家教,既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手段。
2月13日,正在隔离病房等待检测结果的舒先生和妻子,先后接到家中两个孩子的电话:“爸爸妈妈,现在每天都有叔叔阿姨来照顾我们,你们可以安心隔离检查了。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涪陵区各级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陆续给80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了急需的口罩。
春节期间,家宴是中国人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同样也是传统文化、优良家风传承之时。往深里看、往远里看,良好的家风如同生命的基因一般,不管家宴如何远逝,先人音容如何磨灭,置身地域如何流转,孩子们回首过往,在家族的传承有序中,家风依然在身上延续、发展,推动他们向善向好。春节历久不衰,其形成与延续带有传统文化印痕,家宴自然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鲜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