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方案修改上千次!这俩“80后”设计出盛会奖牌、奖杯

2019年08月31日07:53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5034

  “半年时间里,经历了上千次修改,提交了设计15~18次的设计稿,最终我们的设计方案被大会采用。”日前,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计奖牌方案《民族同心》和奖杯方案《龙凤书卷》“惊艳亮相”。奖牌和奖杯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设计的理念是怎么来的?8月30日,记者走近两位“80后”设计者,了解背后的故事。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静/文 沈翔/图

  背后:一个月完成初稿 除夕在工作室中度过

  陶宗晓、吴志坚,两位“80后”,他们既是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还开了一个艺术工作室。“设计这门课,将来必须应用到实践中,光懂理论不行。”

  在他们的工作室里,有一面墙上贴着各种设计类比赛的获奖证书,记录了他们一路走来的历程。这里即将装上两份最有分量的证书: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的两份荣誉证书。

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也见证了他们设计初稿的日日夜夜。“2018年年底,我们接到筹委会的定向邀约,2019年1月底截稿。”陶宗晓介绍,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们要完成设计的初稿,任务不可谓不重。恰逢寒假,两人就在工作室里奋战。“春节期间,也是在设计和修改方案中度过的。除夕那天,我俩就是在这间屋子度过的。”陶宗晓笑着说。

陶宗晓说,设计之初,他们思路并未完全明确,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认识,就是必须在奖牌和奖杯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直接彰显运动会的核心视觉识别元素,既相互统一,又和而不同。于是,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再根据这些线索产生了以商鼎纹饰、观星台、二七纪念塔等代表中国、中原、郑州元素的众多想法,从这些想法中再进行提炼、筛选……他们的设计理念,逐渐成形。

  理念: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原文化相融合

  “该设计中融入了很多中原文化的元素,例如奖杯杯身的商鼎饕餮纹路装饰、底座的观星台元素等,还包含了民族大团结、运动和新时代等意义内涵,与运动会会徽、吉祥物、主题词等元素一脉相承,传统而不陈旧、厚重而不呆板,符合我们设计审美和大众审美的要求,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吴志坚指着设计图向记者细细介绍。

  初稿通过初步评审,对于他们来说,设计还远没有结束。修改过程不停反复,设计团队在学校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持续奋战。“我们前前后后大的修改有15~18次,具体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陶宗晓说。

奖杯杯柱切面的角度多少为宜?如何处理底座的款式?一个个设问,意味着一次次修改,反复修改只为追求极致。“大大小小的修改,大概有上千次。”吴志坚大概估计了一下。

历经6个月的时间,设计团队通过前期的理念研究、形态创意表现、数字三维设计到后期的形态、材料、工艺验证等多项严谨、科学的创意设计与制造环节,在会徽初评和复评之后,今年5月份,陶宗晓、吴志坚团队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及郑州新时代的发展特色,助我们最终脱颖而出。”回想从设计到修改的历程,两位“80后”设计师百感交集。

“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获得的最大奖,尤其是这个设计会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我们觉得很自豪,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本土情怀。能够运用专业技术为在家乡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作点贡献,展示出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这是理所应当的。

文章关键词: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奖牌 奖杯 80后 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