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 9月5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揭晓,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入选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郭建华入选诚实守信类全国道德模范。
除此之外,河南省还有8人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分别是:生前系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的李芳,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新乡市诚城社区党委书记、河南诚城集团党委书记邓志军,漯河市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陈晓磐,平顶山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宋兆普,濮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韦德华,安阳林州市红旗渠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杨永峰,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五子李村村民赵志发。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张玉滚:甘当红烛点亮大山希望
张玉滚,男,汉族,1980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张玉滚为了让山里孩子平等享受教育,扎根深山18年,矢志不渝奋斗在乡村教育第一线。他潜心钻研每门课程,苦练教学本领,千方百计上好每一堂课,资助困难学生300多名,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之路。
2001年师范毕业后,受老校长感召,张玉滚放弃去南方工作的机会,来到黑虎庙小学成了一名民办教师,每月拿30元补助,直到2012年6月才转为正式在编教师。18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
黑虎庙小学位于伏牛山深处,辐射的13个自然村零星散布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带状山坳里。学校师资不足,张玉滚就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数学课上,他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等教具;科学课上,他带领孩子们去野外考察,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学校缺少体育设施,大课间时,他就和孩子们围成一圈玩抵羊斗鸡;为教好孩子们英语,他自己掏钱去镇上参加英语辅导班。他的执着坚守,为学生铺就成长成才之路,先后有21名学生考上大学。
学校原来没有食堂,孩子们从家带米、面、馒头,自己生火做饭。他劝说妻子来校给学生们做饭。有一天,妻子在为学生轧面条时,右手四个手指不幸被机器轧折,落下残疾。
2001年至2006年,学校到山外不通车,去镇上需翻越尖顶山,穿过险峻的八里坡。5年间,张玉滚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靠一根扁担,为孩子们挑来学习和生活用品。2006年,学校盖新房,恰赶农忙,民工都回家抢收抢种,搬砖运料就落在张玉滚身上。上山撬石,下河挖砂,运水泥、搬砖头、平地基,新校舍盖好时,张玉滚已瘦得脱了相。
张玉滚爱教育、爱学校,更爱学生。全校40多名住宿生,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谁家爷爷奶奶年纪大,谁上学需要接送,他一一记在心上。18年来,学校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无怨无悔,用无限的师爱陪伴乡村的孩子们成长。
2018年以来,张玉滚先后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郭建华:坚守乡村那一方银幕
郭建华,女,汉族,1953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全国妇女十二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只要乡亲们喜欢看,俺情愿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一句承诺让她坚守放映工作43年,也让她成了跨世纪的农村放映员。
上世纪70年代,郭建华有幸当上了一名农村放映员,她拉板车、抬机器,走村串乡,吃百家饭,和乡亲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她当放映员的19年里,为农民放电影1.3万多场;在她当站长和公司经理的24年里,带领公司放映人员放映故事片、科教片14万多场,观众达上亿人次。
郭建华利用放电影的时候向群众征求意见,积极参政议政。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郭建华先后提出了关于农业、文化、法治等方面的建议29项。其中,她提出的“关于加快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重视,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她受邀列席了此次会议,见证了这部法律的诞生。
为了让群众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郭建华将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她组织“百村千场”科技电影扶贫扶智放映活动,向贫困群众传播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让贫困群众在看电影的同时,树精神、增智力、长志气。她带领放映人员深入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9个非贫困村,放映电影近万场。她采取的“菜单式”放映模式被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优秀案例向全国推广。
以她为原型改编的《电影儿女》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14年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膺最佳音乐片奖。以她为原型改编的《放映路上》在全国放映突破10万场。
1999年她被原人事部、原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被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评为2012年度十大三农人物;2017年入选“中国好人榜”。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
宋兆普
宋兆普,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河南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宋兆普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乐善好施、仁心救民的品德深深影响着他。自1992年起,宋兆普开始关注脑瘫患儿的救治。
2009年至今,宋兆普带领医院医疗团队开创医院与福利院相结合救治脑瘫孤儿模式,爱心救治脑瘫孤儿3165名(其中包括遗弃在医院及周边的302名)。承担了河南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帮助救治社会上的脑瘫患儿6328名。先后14次赴新疆考察巡诊,接收49名新疆脑瘫患儿到汝州进行公益性治疗。与新疆当地医院“结对子”,建立4所脑瘫康复医院,救治少数民族脑瘫患儿,其中深度贫困家庭患儿711名。
宋兆普以医载道、扶弱济困。曾在列车上8次突遇危重病患都挺身而出,实施救治;免费救治被汽车撞伤而又无钱治疗的汝州市骑岭乡七里村村民唐瑞敏;为身患肺癌的张兆全及其双胞胎孙子免费治疗5年,共支付医疗费近80万元。他的高尚医德和仁心大爱感染和激励了很多人。
宋兆普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
陈晓磐
陈晓磐,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
2005年,由军队转业从警的陈晓磐主动从县局机关到乡派出所工作。多年来,陈晓磐节衣缩食,甘守清贫,但对困难群众慷慨解囊。自2009年起,他每年都和群众一起过除夕夜,自掏腰包为辖区内的20多位孤寡残困老人奉送红包。
2009年初,他联合辖区内6个村委会和5所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为200多名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先后帮62名家长在周边找到称心工作。
2013年6月,组建“学雷锋志愿警务服务队”,设有矛盾纠纷化解队、护村治安巡逻队、道德法律宣传队、党员示范服务队、消防环境督导队等5支队伍,目前志愿者已发展到400余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2018年初,陈晓磐主动捐出5万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奖金,设立“警务室身边好人”基金,用于表彰辖区村民的善行义举,引导村民学好人,做好人。在他的感召下,辖区内有91人因爱心善举被推选为市、县、乡道德模范。
陈晓磐探索实施“五步双网”工作法,编写《农村安全防范百句经》,自费制作发放8000余枚印有自己姓名和电话号码的“警民连心结”,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困难群众求助,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群众的贴心人”。
陈晓磐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楷模”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提名奖:
李芳
李芳,女,汉族,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人,生前任教于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
李芳同志扎根山区从事乡村教育29年,一直默默耕耘、敬业奉献、精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尊敬、学校认可。
2018年6月11日下午放学,李芳在护送学生过马路时,面对失控的三轮摩托车冲向学生,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挡护学生,自己被严重撞击,经全力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49岁。她心怀大爱,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用生命为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让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师魂熠熠生辉,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1989年李芳老师被分配至董家河镇谢畈小学任教,谢畈小学撤校后她被分配至绿之风希望小学任教。任教29年来,她始终坚守乡村小学教育第一线,从未离开董家河,从未离开乡村小学讲台。
在同事眼里,李芳老师是工作学习的榜样,许多实习教师和年轻教师都愿意拜她为师,近5年,她带出20多名“教师徒弟”。在家长眼里,她是和蔼可亲、无私奉献的老师。她的手机里存了很多留守学生父母的电话,一有空就为他们介绍孩子的情况。
李芳被追认为烈士,被追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提名奖:
牛振西
牛振西,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
2005年,爱好游泳的牛振西和同伴组建了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与110、119指挥中心形成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水上义务救援、水上安全知识传播、水源保护、城市汛期防洪等志愿公益活动。
14年来,他带领的这支队伍共义务打捞各类溺水者遗体400多具,挽救90多名落水者生命。成功实施了35米深井救援、水库坠机水下成像声呐救援等多起高难度救援。经过14年的发展,他带领的队伍成了一支拥有注册志愿者152人、骨干队员80余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
从2012年开始,他们在大型自然水域周边的学校启动了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倡导树立“见义智为”“救人不舍己”的科学救生理念。7年下来,讲了500多场,受益的中小学生、大学生超3万人,间接受益群众达十几万人,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发生数量。
此外,牛振西还专门注册了救援队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利用大众新媒体进行水上安全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2013年以来,牛振西及其带领的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先后荣获“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河南优秀志愿者”“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提名奖:
杨永峰
杨永峰,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
大巴坠崖,30多名乘客深夜命悬一线,杨永峰带人披荆斩棘紧急救援;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乡村,他冒着生命危险实施救援;“驴友”或群众登山遇险,他拼尽全力搜救。他是群众心中的“守护神”。
一次偶然的见义勇为,开启了杨永峰的救援生涯。2015年3月2日深夜,杨永峰开车带着儿子杨文凯和3名员工行驶至一段山路时,发现先前一直行驶在前面的大巴车突然消失了。他意识到大巴车可能坠崖了,很快掉转车头折返。他们及时报警,借助手电筒的光,穿过荆棘丛展开救援,为后续的生命大营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挽救了13人的生命。之后,杨永峰成立了以义务搜救、救援为主旨的林州市红旗渠应急救援中心。
为了更好地普及救援相关知识,杨永峰还举办了“百场安全知识进课堂”和应急救援大型图片专题展。
2015年4月杨永峰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12月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2018年6月被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河南省第十三届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
邓志军
邓志军,男,汉族,1962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诚城社区党委书记、河南诚城集团党委书记。
他30年不欠国家一分钱税款、不欠员工一分钱薪酬、不欠合作伙伴一分钱账款、不欠银行一分钱本息,没有一条失信违法记录、没有一份违约合同。
30年来,邓志军打造了一个诚信企业,创建了一个诚信社区。
2008年,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企业经营困难,他抵押个人两套房产,又向朋友借了100万元,足额发放了员工工资、支付了货款。
2010年,企业承建乔谢村城市改造项目,他严格把关,所用的建筑材料高于行业标准和合同规定,工程交付时村民敲锣打鼓给他送上“和谐拆迁守诚信,品质优良村民乐”的锦旗。乔谢村改造的成功实践成为全国样板案例。
2013年8月,他参与创办了全省首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新型城市社区——诚城社区。他坚持“诚信服务、服务诚信”,在社区开设道德讲堂,推广诚信文化,成立志愿服务队、好人宣讲队,2万多名社区志愿者参与活动。
邓志军先后为希望小学、贫困大学生、困难职工、灾区群众等捐资5000余万元。2009年,他自筹资金200万元成立“贫困家庭和农民工救助基金”,及时向有需要的家庭和农民工伸出援手。2017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
赵志发
赵志发,男,汉族,1964年4月生,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五子李村村民。
1999年10月20日,赵志发种完小麦准备外出打工,妻子骑自行车送他去镇上乘车,回家途中被摩托车撞倒,颅内大量瘀血。
经开颅手术、6个多月住院治疗,妻子虽保住生命,却成了植物人。从医院回家后,妻子一度昏迷,脑袋肿胀,鼻插饲管,脖子安着套管,身上多处溃烂,大小便失禁。女儿当时才10岁,儿子8岁,照顾全家人的重担都落在赵志发身上。
每天天不亮就给妻子换好尿布、翻身按摩、做饭、安排孩子上学、给妻子喂饭。照顾妻儿的艰辛超出常人的想象,其中最难的是给妻子喂饭,费时费力。由于长期往胃里注射食物,胃黏膜遭到破坏,用注射器注食的办法无法进行,后来只能用嘴十分艰难地喂饭。
他每天还要为妻子清洗褥疮、换药包扎、按摩翻身、洗涮尿布。忙完后,他还要抓紧去地里干活,每隔一个半小时就要回家照看一下妻子。
或许是感受到了赵志发的爱意。2017年3月的一天,妻子竟然能简单发声了。赵志发欣喜异常,这一声,他等了近20年。
赵志发20年如一日对植物人妻子的无私大爱感动着人们。2017年4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提名奖:
韦德华
韦德华,女,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
韦德华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市新习镇一个普通农家,父母对爷爷奶奶的孝敬深深影响了她。
1998年,公公被确诊肝硬化,后来发展成肝癌,韦德华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到北京、上海、广州多家医院求医问药。10年间,为给老人治病,韦德华自己节衣缩食,还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前后花去60多万元。
一路陪公公求医治病的10年间,韦德华对病人及其家属在疾病面前的无奈和无助感同身受,也让她在工作中更能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她成立志愿服务队,开通24小时母婴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开设“幸福妈妈”公众微信课堂,举办公益讲座,为病人捐衣捐物、垫付医药费,自费买药看望孤寡老人。
从医28年来,6900多名重症孕产妇在韦德华和她带领的团队救治下获得新生,9.2万余名新生儿经她们的妙手平安降生。在经历公公等待肝源的困难后,韦德华决定在身后捐献自己的器官,并郑重签下器官捐献协议书。
韦德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石可欣
编者按:解读时事,关注民生。告诉你想了解的,报道你喜欢的!映象网特别推出融合报道“联播pro”,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看点!速来围
18年间,他潜心钻研每一门课程,苦练教学本领,千方百计上好每一堂课。
你把十八弯的山路走成了 ‘通天的大道’,你闪光的汗水浇出山花更艳更俏……”歌词里说的这位山村教师就是扎根深山十八载的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老师张玉滚。他坚守大山深处,只为干好一件事——改变山里娃的命运。这些年他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22名大学生。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最终推选出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勤学上进、扶贫助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6类共计120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获奖后,本台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张玉滚。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做好我的工作,为山区孩子带来更多的希望。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2月18日晚,“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获奖了,南阳人感动着、振奋着,因出彩的南阳老乡而欢欣鼓舞。“张玉滚的事迹感人至深,精神难能可贵,是南阳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也是南阳教育战线的骄傲。
2月18日晚上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使命类大型公益扶贫节目《脱贫大决战》第三季第四期,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赵靓来到了南阳镇平县黑虎庙镇,带大家认识一位小学校长——张玉滚。” 2006年,一条新修的公路通往了黑虎庙,“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大大方便了教材的运输,也给张玉滚增添了新的力量。
感动中国颁奖现场,白岩松说道,"也许在好多人的心目当中,一说起80后,还是青年的样子,其实当时光过了2019年,大家有没有想过,80后也都30了。" 21岁到39岁,张玉滚坚守了整整18年,18年,张老师让山区的孩子受到了教育,通过努力,他培养出了22名大学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将于今晚8点在央视一套首播,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21点30分重播。2001年8月,师范毕业的张玉滚,跟着老校长吴龙奇来到学校,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