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近年来,庙荒村充分利用一山(太行山)一水(红旗渠)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通过引导与政策激励,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新华社发
□河南日报乡村振兴课题组
集体空,没人吭;集体有,跟着走。
2016年前的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是个“账上没钱、支部没人”的软弱涣散村。从2017年开始,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里收入逐年增加、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今年成了全县的文明示范村。
东彰仪村的变化,反映出一个简单的逻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才能“腰包鼓”,村“两委”才能“腰杆硬”,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要求才能落地生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省不少农村几乎谈不上有“集体经济”,因为村里的情况就是本“糊涂账”——有多少钱、多少地、多少“家底”?别说村民不知道,就是村干部也说不清。但这几年,事情正在起变化。
2015年,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为目标,我省开始“试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已进入整省推进阶段。截至9月底,30373个村(居)基本完成改革,占全省村(居)总数的47.8%。
用好改革法宝,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中原大地勾勒出如画风景。
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理顺气
濮阳市华龙区,在2017年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但当地的改革,其实“萌芽”更早。
“现实倒逼,不改不行。”华龙区委书记刘洪浩回忆。2013年,该区一个村因集体资产处置问题引发群访,被上级列为典型案例。次年到任的刘洪浩“痛定思痛”,带队到济源“取经”,“摸着石头”走上改革路。
同样是倒逼,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新县压力来自发展。改革前的新县农民大多是小农户分散经营,集体资产闲置,好山好水浪费。新县县委书记吕旅形容当时的情况是,人“虽干仍贫”,地“越撂越荒”。
一方面,不少村庄“无钱办事”、干部士气低落;另一方面,集体资产“躺着睡觉”、群众增收无门。产权归属不清、集体组织缺位、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带来的问题,困扰的远不止一个华龙区或者新县。解决这“一揽子”矛盾,必须靠改革的“手术刀”,而第一场硬仗,正是清产核资。
近年来,我省先后有获嘉县、濮阳市华龙区、新县等18个县(区)承担国家试点任务,每个省辖市还有1个县承担省级试点任务。截至目前,省里确定的试点任务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有被私人侵占的,有签订不合理合同的,还有被转了用途的,查清家底难度很大。”获嘉县委书记王永记坦言。该县有个叫南阳屯的城中村,大量归属集体的门面房,2万元就能租10年。
顶着压力,该县选择依法破题、政府撑腰、宣传造势、党委支招,先后清理不合理合同658份,涉及土地6200余亩。“清产核资后,俺村门面房的租金涨到了每平方米每年310元,群众满意了,集体‘腰包’也鼓了。”南阳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平说。
“不仅摸清了家底,增加了集体收入,更关键的是理顺了群众情绪,为借改革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刘洪浩认为。目前华龙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发展到3.78亿元,59个村中有经营性收入的达到48个。
得益于改革,“红色”新县的“绿色”活力正在被激发。目前,全县20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合作社,集体资产由1.36亿元增长到14.4亿元。“开始我们担心会不会把资产改少了、矛盾改多了,现在看来,反而是把沉闷的人心激活了、沉寂的村级组织带活了。”吕旅说。
成员界定:厘清身份聚人心
“我干了20多年村干部,就前两年‘得罪’人最多。”在华龙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边拐村党支部书记边绪坤“吐槽”道。
2017年,边拐村迎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成员身份界定。边绪坤坚持原则,把不符合规定的人员“拒之门外”,其中不乏他的亲朋故旧。
“这在农村可以说是‘天大的事’。”华龙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鲁世涛说。打开边拐村村民裴贵芝的“股权证”,他告诉记者,别看显示的每股金额是5596元,实际上的收益可不止这点,而且可继承、可增值,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
位于濮阳市区胜利中路的边拐村,有一块约40亩的地曾长期撂荒,进去走一圈都要拎个棍子“打草惊蛇”。改革后,市里一家医院相中此地,每年租金300多万元。从2017年开始,仅裴贵芝一家5口每年分红1万元。
一头是真金白银的收益,另一头却是错综复杂的实际,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的界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抛开城中村、城郊村、农业村自身的差异不说,光一个“嫁出去的姑娘算不算”,就能让不少村“吵翻天”。
“我们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要求各村‘一村一策、一事一议’,既要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程序上做到三榜公示,一榜七天。”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种“充分放权”在新县随后的改革中得以实践。周河乡西河村讨论决定,出嫁的姑娘无论户口迁未迁出,只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都可界定为集体成员。而在沙窝镇朴店村,嫁出去的姑娘且户口迁出的,与财政供养人员并列,一律不纳入集体成员。
名正则言顺,标准定了大家才信服。获嘉县史庄镇李村在县里的指导下,对新生儿、在校大学生、现役军人、外嫁姑娘等各类人群进行明确的身份界定,2689名村民最终“入额”的为2554人。“以前重阳节给老人发个鸡蛋白糖,都有人觉得不公正,现在发钱大伙都没意见。人心齐了,以后我们搞集体经济更有信心了。”一位村干部说。
盘活资源:做大“蛋糕”增收益
改革前后有啥差别?朴店村村委会主任胡如根的话让人印象深刻:“过去望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现在山就是股份,水就是财富,人人都有份,浑身都是劲。”
今年3月,依托青山秀水,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下,朴店村首次举办桃花节,开幕当天就吸引游客1万多人,村里的53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有个村民提个篮子卖油条,都挣了4000多元。加上在建的茶油加工厂、建筑公司和林果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今年收益预计在70万元以上。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党支部“把方向”,村委会“管事务”,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发展”——通过登记赋能,改革不但让农民第一次有了股权证,也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成为真正的法人,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目前,先行一步完成试点的县(市、区)变化喜人。获嘉县50%以上的村年均收入已达10万元;华龙区去年7个村分红900多万元;新县不但摘掉了贫困帽,2018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最高的超过80万元。我省前两批7个国家级试点,已累计实现分红1.2亿元。
城中村靠租赁,山区村靠风景,农业村怎么办?“因地制宜导入产业,才能真正把资源盘活、‘蛋糕’做大。”获嘉县中和镇党委书记李孟州说。该镇小官庄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如今该村和新乡市润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村企共建130余个蘑菇大棚,安置160名村民务工。按照约定,村里优先获得4个大棚的管理权,每年可为集体贡献约20万元。
扶上马,送一程。为推动改革,我省在扶持农村集体经济上不断加大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改革工作经费3.96亿元;省财政累计投入40多亿元,每年扶持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前,全省60%的行政村将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年10月前,所有村要完成改革,让农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让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改革创新是动力源。再一次被改革打开枷锁的中原农村,振兴的曙光已然初照,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课题组成员:孙德中李英华归欣李若凡刘红涛)
“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化妆品市场,我们持续开发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不会改变。11月6日,观众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展区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展台观看彩妆教学演示。
两个“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放在一起,更凸显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的意义。当前,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坚实制度保障。我们要勇于聚焦解决深层次和体制性问题,不断提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成色”,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赢得美好的未来。
受冻害和冰雹等自然因素影响,今年我国苹果大范围减产,苹果产业大县陕西洛川更是遭遇了一个严峻的产业“小年”。能够实现逆势增收,除了40多年苹果防灾管护的丰富经验外,持续不断的产业创新才是洛川果业穿越农业“大小年”的制胜“法宝”。
联播+2020年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向受到命名表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10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深圳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并宣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吹响了深圳引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号角。
短短40年,深圳实现从“一张白纸”到“奇迹之城”的伟大跨越,令世界瞩目。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发展的宝贵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牢记嘱托 河南答卷》系列报道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9月17日至21日,连续5天在《河南新闻联播》头题播出,聚焦一年来,河南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见效,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近万字的长篇讲话,发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强音。人民至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切切实实扛在肩上的责任,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全力护佑。
在打造供应链方面,漯河经开区深入分析主导产业、重点企业上下游链条,动态调整完善产业图谱。在此基础上,漯河经开区围绕食品、液压科技等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招商措施针对性而着力打造的五大专业园区正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