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
1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新闻发布会,都有啥内容?一起来看看!
| 基本情况是啥?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河南大运河主要指▼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包括洛河、汴河、卫河、会通河4个遗产段落,流经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省辖市和巩义、滑县、永城3个直管县(市),核心区共包括40个县(市、区),已探明的河道长度为686公里,遗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隋唐大运河流经我省一半省辖市,沿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座落着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和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永济渠(卫河)仍在发挥防洪灌溉和生态景观作用;通济渠洛河段仍是黄河重要支流。
| 我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总体考虑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突出河南特色和地位,编制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的,以打造中原文化高地为担当,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培育“千年运河”文化品牌、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建设彰显文化底蕴、缀连人文胜迹、承载生态涵养、纵贯中原大地的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二是在战略定位上,牢牢抓住文化这一核心,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资源、环境、交通、产业等要素,提出把大运河河南段打造成为中华历史文明核心展示区、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创新区、大运河文化开放合作先导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在规划范围上,《实施规划》划分了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核心区指大运河主河道流经的40个县(市、区),拓展区指主河道流经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9个省辖市除核心区之外的地域范围,辐射区包含除核心区和拓展区之外的省域范围。
四是在空间布局上,谋划了“两轴三极七片区”空间布局,“两轴”是指依托隋唐大运河南北两段运河,根据沿线城镇历史地位、文化资源等,打造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三极”是指发挥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历史资源富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运河示范城市。“七片区”是指发挥沿线文化地理特征突出的优势,推动形成资源要素分类集聚、错位互补、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通过打造通济渠洛阳片区、通济渠郑州片区、通济渠开封片区、通济渠商丘片区、永济渠焦新片区、永济渠安鹤片区、大运河濮阳片区,构筑大运河实体与地域文化伴生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
五是在工作任务上,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六大任务,并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河揽千年文明”旅游精品、“运河+”融合新业态培育等方面谋划了五大类专项工程。同时,围绕《实施规划》的主要任务,重点谋划了璀璨文化带十大工程、绿色生态带十大工程、缤纷旅游带十大工程项目。
六是在建设目标上,《实施规划》实施期为2020-2035年,远期展望到2050年,其中,到202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全面保护,大运河水量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实现适宜河段旅游通航,生态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大运河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大运河统一品牌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建成,力争实现郑汴洛旅游通航和卫河主要点段旅游通航,“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展望2050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全面提高,“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中外,大运河宣传展示中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作用更加突出,一条尽览华夏文明、彰显中原文化的大运河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意义?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深化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和核心区域,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古都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地处“一带一路”、黄河与大运河空间重叠区域,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打造大运河河南段,既是我省使命担当,也是重大发展机遇。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的江苏扬州考察。当年6月,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北有瘦西湖,南有古三湾”,“运河长子”扬州城因水而兴、缘水而发。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
大运河焦作段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兴修的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昔日臭水沟蝶变为今天的幸福河,大沙河区域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靓丽水城的会客厅、公众活动的大舞台。
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 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 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跷、旱船、戏曲、杂耍......近日,位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沿岸的鹤壁市浚县古城热闹非凡,各类民俗表演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浚县泥咕咕 摄影 仝瑞勤 有着“中国民间泥塑第一村”之称的浚县杨玘屯村,曾是大运河流经的地方。
提起大运河浚县段就不能不提黎阳仓,它见证了隋代运河漕运的历史,也见证了隋灭唐兴的沧桑变化。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西濒大运河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战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有“黎阳收,九州固”的说法。
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翟嵩峰介绍说,1950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引黄灌溉工程计划书》呈水利部转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批该工程。其中,黄河滩区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嘉应观治黄兴水文化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暨淤堤连台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我们还要传承好黄河文化记忆,谋划建设中国治黄文化博物馆、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馆,打造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马萧林说,目前应强化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梳理,广泛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摸底、梳理工作,尽快建立权威的、动态的,涵盖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的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近日,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其中,河南有10处遗产点位列其中。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遗产点共有22处,其中河南段有4处,分别为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