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刘杨)提起大运河浚县段就不能不提黎阳仓,它见证了隋代运河漕运的历史,也见证了隋灭唐兴的沧桑变化。10月21日,大河网记者跟随“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浚县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遗址进行采访。
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西濒大运河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战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有“黎阳收,九州固”的说法。
“隋唐时期,黄河以北各州征收的粮食,都先集中在黎阳仓,然后经黄河或者永济渠运往洛阳。”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冯宇告诉记者,由于黄河与御河之间并不通航,从黄河来的漕船过黄河后卸船,需经过陆运转运至黎阳仓,再装船入御河,向北运往华北的边境地区。
黎阳仓一直沿用至北宋,既是国家物资集存基地,也是北宋用兵北方边境的后方物资供给基地。直到北宋末年废弃前,黎阳仓都是规模庞大、战略地位重要的全国重要粮仓之一。
黎阳仓遗址位于浚县大伾山北麓,占地面积大约8万平方米,依着山势,地形南高北低。走进一个仓窖内,记者看到里面有建筑基址、仓窖、夯土台基、排水路等。冯宇告诉记者,隋唐时代的粮仓是地下仓储式,所有仓窖都是口大底小,是当时广泛使用的一种粮仓制式。
粮仓是如何建的?又怎么进行防潮呢?据介绍,仓窖坑底采用硬质木板拼接平铺,周壁采用竖向木板由下而上拼合固定而成,同时在窖口周边均匀地设置多个柱础用于设立木柱,窖底中心设中柱,用木椽连接,地面以上做圆形伞状窖顶,然后可能用苇席铺底,用谷草、草拌泥围墙搭顶,用来防雨防水、防热防潮、防霉防虫等。
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黎阳仓遗址两项遗产成为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项目。
如今,仓窖遗址上搭建了彩钢雨棚,游人可以走进里面近距离观赏,一睹黎阳仓的辉煌历史。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的江苏扬州考察。当年6月,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北有瘦西湖,南有古三湾”,“运河长子”扬州城因水而兴、缘水而发。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
大运河焦作段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兴修的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昔日臭水沟蝶变为今天的幸福河,大沙河区域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靓丽水城的会客厅、公众活动的大舞台。
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 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 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跷、旱船、戏曲、杂耍......近日,位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沿岸的鹤壁市浚县古城热闹非凡,各类民俗表演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浚县泥咕咕 摄影 仝瑞勤 有着“中国民间泥塑第一村”之称的浚县杨玘屯村,曾是大运河流经的地方。
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翟嵩峰介绍说,1950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引黄灌溉工程计划书》呈水利部转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批该工程。其中,黄河滩区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嘉应观治黄兴水文化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暨淤堤连台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我们还要传承好黄河文化记忆,谋划建设中国治黄文化博物馆、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馆,打造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马萧林说,目前应强化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梳理,广泛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摸底、梳理工作,尽快建立权威的、动态的,涵盖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的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隋唐大运河流经我省一半省辖市,沿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座落着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和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日,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其中,河南有10处遗产点位列其中。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遗产点共有22处,其中河南段有4处,分别为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