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建设了本地健康码,在各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健康码互通互认成为难题。专家认为,各省份应加强合作,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各地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码互通互认。(3月30日《法制日报》)
要想在一个地方拿到绿码,即使无需隔离,至少要通过打卡等方式确保14日内无疫情接触史;但持绿码者到了另一个地方,仍可能不被认可,又得再隔离14天,这样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更有甚者,相邻两地虽鸡犬之声相闻,却可能因健康码不互认,阻碍了人员和车辆的合理流动。近段时间,因健康码导致的类似扯皮事还真不少。
如何促进健康码互通互认,相关分析已经很透彻。概言之,只要技术上强化统一,观念上更加包容,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就会顺畅得多。可问题是,如此操作是否值得,这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假如很多人认为不值得,那么,促进健康码互通互认就会缺乏积极性。衡量是否值得,就需要对比投入与产出。
首先要看到,实现健康码互通互认,投入不会小。比如,健康码互认的基础是数据和算法统一,这需要重新收集或调整数据,工作量不小。统一健康码主办单位,便于不同地方互通和共享信息,需要部门协调和数据移交,也要费很大周折。
但这样做的产出或许不会太大,因为健康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防疫措施,主要为复工复产服务,当前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企业复工复产已达较高比例,假如健康码不久之后被弃用,投入太多就不划算。各地在采取行动前,难免会算一算这本账。
也就是说,假如健康码仅仅局限于为复工复产服务,就会面临投入大、收益小的窘境,多地不愿就此多花精力。除非为健康码找到一个长期和更大的作用,且确保疫情过后仍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方才值得投入,也方能调动改进健康码的积极性。
诊疗卡、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难以做到互通和共享,是困扰已久的一道难题,健康码无法做到互通互认,与各地的医疗信息割裂有相似的原因。健康码若能够实现互通互认,可以为医疗信息互通互认提供宝贵经验。更要看到,当前健康码尽管难以做到全国互通互认,但与各地甚至各医院发行不同的诊疗卡相比,进步仍是巨大的。吸取健康码的“养分”,将健康码作为推进医疗信息共享的一个切口,是更现实又更有益的做法。
因此,看待健康码,不应局限于一时或一种用途,而应该拉长视野,看到它对于医疗信息互通互认方面可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进而将健康码的一些好做法留存下来,或者将健康码的部分功能融入到诊疗卡、医保卡、电子健康卡等其他卡证当中,使之持续为社会带来好处,为民众提供方便。 (时本)
年初陪母亲进城看病,进医院大门扫码不会,就诊卡自助充值不会,连在医院食堂买好的饭也因手机支付不会又放下……父亲要强一辈子,每每提起这段,懊恼说还不老就寸步要靠孩子,没想到活这么窝囊。三五天一升级,一年半载一迭代,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让人有点目不暇接,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则无所适从。
出台一项规定或政策,首先要考虑其合法性与可执行性,合法才是前提,管用才是硬道理。再就遛狗3次就捕杀而言,现实中,有些地方会出于消灭传染病的目的组织当街捕杀流浪狗,这也动辄引发争议。
八路军住别墅抹发胶,战地护士始终妆容精致……电视剧《雷霆战将》把抗日剧拍成了偶像剧,背离历史真实,被网友痛批。一些人胡编乱造,把抗日题材当成浮夸造作的秀场,对历史缺乏敬畏,对观众不负责任。
日前,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近期,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广东省“扫黄打非”部门,对“全民K歌”APP传播色情低俗歌曲、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等突出问题进行查处。影响力越大就越是应该守住公序良俗的底线,不能无节操下坠,成为“全民毒歌”。
11月1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与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条”为本市六大行业治理塑料污染规定了时限和步骤,对每个行业对标整改提出了严格要求。禁限塑进入倒计时,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力,势必会倒逼更多行业走出舒适区,甚至会触动一些企业的既得利益。
近日,多省份出台政策“叫停”家长批改作业,明确要求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等。其实,对于爸爸妈妈成为“助教”这件事儿,孩子们也是有苦难言。
16元购买直播间1万个观看人数,2元换来1万个点赞,30元可显示“不断去购买”的字样,0.5元可发送自定义弹幕1条……网络直播平台的数据“注水”问题触目惊心。在网络直播中进行数据造假,明显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受法律严惩。
11月9日,上海出现一例偶发新冠确诊病例,浦东营前村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引发市民广泛关注。抗疫大战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眼下,我们更有信心集合起“个人的力量”,继续加固防疫的“上海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