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搅拌棒;2021年底前,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奖励;到2023年底,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全面实现集中购销;到2025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鼓励快递企业使用可折叠、可循环的包装产品……11月10日,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就《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与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条”为本市六大行业治理塑料污染规定了时限和步骤,对每个行业对标整改提出了严格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今年年初,国家发布“升级版限塑令”。京版“限塑10条”,是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落地措施。征求意见稿对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行业的禁限塑举措作出阶段性安排,要求强化减塑力度,严控一次性塑料制品向自然环境泄露;同时,要求在各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文化设施、交通场站等四类重点场所,在河道、公路、铁路、背街小巷等四类重点沿线,协同推动塑料污染治理。
塑料制品用途广泛,但白色垃圾危害深远。早在2008年6月1日,北京就开始执行“限塑令”,但因为商户和老百姓使用习惯难改,再加上监管困难,推行效果始终不理想。减塑行动道阻且长,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任务,宣传动员、破除梗阻、循序渐进,无疑是彻底禁限塑的必经之路。从旧版“限塑令”对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要求,到新版“限塑令”不再拘泥于消费层面的举措,国家在不断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系统性治理;从今年5月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到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各部门发布“减塑”工作方案,北京市也在加快建设“减塑”领域的各项标准规范。
政策“拼图”日渐补齐,减塑行动必须“换挡提速”。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正是在完善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的主骨架,让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惠及城市的更多领域。再加上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从源头把控到末端治理,从创新驱动新产品,到通过经济杠杆撬动群众力量,京版“限塑10条”不仅画出了塑料垃圾的生命周期管控图,也明确了本市减塑行动的具体治理路径和目标。
禁限塑进入倒计时,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力,势必会倒逼更多行业走出舒适区,甚至会触动一些企业的既得利益。营造节约减排的生态环境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六大行业,尤其是外卖、超市等重点领域,必须依据征求意见稿给出的时间表,拿出且行可行的措施,创新替代产品,走上绿色转型升级之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实现双赢。(殷呈悦)
相较于实体店铺,线上渠道的“耗塑量”更加惊人,却常因“运输保护”而被选择性忽视。因便利、质轻、耐磨等特性,塑料曾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但也由于“回收难、降解难、处理难”的弊病,成为难解的环保课题。
日常生活中,塑料的使用非常广泛,已经融入方方面面,社会依赖性强;但同时,塑料的使用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今后,禁、限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区范围和领域会逐步扩大,宾馆、酒店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8月3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卿蓬佩奥29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质疑中国环保措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蓬佩奥先生应好好照照镜子,问问自己美国为何退出《巴黎协定》。
从5月份开始,南京某小区连续有外卖被偷。广州日报:骗术伎俩千变万化,缺不了看似有利可图的诱饵;所有套路,无不是建立在藏家“逐利”的人性弱点之上。
这源自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总之,“限塑令”升级“禁塑令”后,治理手段要树立全链条治理思维,朝更科学、更完善、更人性化方向努力。
今年,我国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意见》区分重点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和相关县级城市,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3个时间段,分步骤、分领域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
今年,我国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当前,各地正在着力推进新版“限塑令”的落地实施。
向白色污染说“不”!河南“限塑令”再升级
针对新能源货车路权限制的问题,张近东提出,要建立新能源货车管控与服务平台和城区货车通行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新能源轻卡货车专用导航平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总裁于旭波就此提出了相关解决建议——使用可降解材料,特别是生物可再生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替代塑料。
5月初的内蒙古,在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现场,人潮涌动、机械轰鸣。绿色金融在加速,在广东,首批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落地,合法排污、节能环保等企业得到数百亿元排污权质押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