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王黎萤;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楼源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进行考察。城市大脑是为城市生活打造的数字化界面,市民可以通过它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享受数字化民生便利,城市管理者通过它配置公共资源、做出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享受数字化政务效益。云栖小镇是杭州城市大脑的发源地,也是浙江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平台之一,逾8000平方米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不仅采用大量数字技术前沿应用,也催生了数字赋能新产业。
城市大脑成为杭州数字治理中心,推进杭州民生数字化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首次将数字列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同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并以交通治理为突破口,希望打通政务、社会数据资源,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2017年杭州“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市内高架的通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实现视频实时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2018年杭州“城市大脑”2.0版将“治堵”范围扩大了28倍。2019年,杭州“城市大脑”从交通“治堵”拓展到各类惠民利民的民生事中,将信用就医体系接入“城市大脑”,通过网上预约、网上缴费、网上取单等“云操作”,杭州各大医院“挂号难、看病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将车辆停泊体系接入“城市大脑”,全城1800多个停车场库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即节省了人力,又方便了市民。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经全面铺开至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农业、环保、市场监管、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数据可达8000万条以上。
移动办事汇聚杭州政务在线平台,推动杭州政务数字化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三年来,杭州市民的数字治理获得感稳步提升。秉承“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原则,杭州市委累计推动1358项政务逐步实现“一证通办”、“刷脸可办”乃至“移动能办”,75项“一件事”实现“一窗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1个工作日以内,极大减轻了传统政务“排队长、窗口少、态度差”的压力。同时,杭州市政府积极推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99%机关内部事项、100%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事材料精简32%、办事时间压缩50%,充分利用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势,提升数字治理效能。为进一步发挥政府数字治理扁平化的特性,杭州火车东站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赋能公共场所“当头炮”,全面实施高铁到地铁“免检换乘”、停车“先离场后付费”等5大类45项服务举措。目前,杭州火车东站旅客单人最快3秒即可刷脸进站,乘地铁离站平均用时同比减少40%,得到91.7%的受众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与救市活动更促进和见证了杭州数字城市治理体系的突破提升。市委市政府通过数字赋能手段力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开发“健康码”,“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市通用”,上线首日访问量高达1000万,7日内被推广到全国200多座城市;打造一键通的“亲清在线”企业复工数字平台,推出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等五大功能,实现“三服务”在线化、常态化,构建具有杭州特点的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实时风险预警和可靠安全保障。
数字化道路承载杭州发展动力,拉动前沿技术应用投产
从“天堂硅谷”到“一号工程”,再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从“电子商务之都”到“移动支付之城”,再到“全国首批5G试点”;从建设创新型城市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杭州顺应、引领了数字经济发展大潮,自上而下为城市植入“数字化基因”,立足数字型城市定位和数字化城市治理,采纳前沿数字技术应用,发展数字赋能产业。2017年杭州城市大脑初建过程中,市政府与阿里云计算公司合作,打通导航定位、高精地图、交通运营等话语体系,消除数据孤岛,最终同步实现优化信号、辅助执勤、拥堵预警、疏散车辆的治堵目标。2019年杭州发布若干次关于加快5G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加速培育杭州数字技术新业态,打造“5G第一城”新名片,同年上半年,杭州建成5G基站2562个,开通站点1893个,数量居中国第一。2020年初,下城区作为杭州市首个“城市大脑+区块链”试点区域,在后疫情期复工复产过程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当地复工员工在线填写个人信息提交后,会自动生成“承诺书特征码”并同步到区块链,确保信息的安全透明有效。完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呈现等功能环节后,区块链技术将与杭州城市大脑优势互补,真正发挥技术特长,为杭州市民提供更高效、透明、可信的政府服务。
杭州作为数字政府转型和城市大脑建设的先行者,在数字治理方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模式,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加强数字治理有望成为改善民生体验、提升政务效能、激发技术创新、增进人民福祉的公共管理新范式,推广杭州经验对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各级政府治理能力智慧化有发蒙解缚、拨云睹日之功。
[ 责编:李澍]
“非常暖心”“为好办法点赞”“安全是硬道理”……不久前,云南昆明交警的一个“小巧思”赢得多方叫好:为防控大型车辆右转时因视线盲区引发事故,当地在具备条件的路口,施划大型车辆“右转弯盲区警示带”,提醒行人注意避让。城市治理需要绣花精神,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依托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国政府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晓林;
小陈通过海量数据研判分析建立了数据模型,关联起各类高频投诉之间的联系,最终发现,夜间施工、工地施工和道路施工关联紧密。城市数字化转型也会让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有一种更深切的、对于“生活更美好”的感受度,这也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践行。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通过理念驱动推动数字赋能,围绕解决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已建成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可以看到,杭州城市大脑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摆在中心地位。
从打电话到写留言,从意见箱到大数据,变的是接诉的形式,不变的是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把握和生动践行。如何进一步调动多方资源和力量来解决问题,甚至提前感知精细化治理出现的难点,正变得愈发紧要。
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转的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多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智能和开放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让“城市病”消弭于无形,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次实地走访调研,切身感受到各地在基层治理中激发出来的改革热浪,对各地基层治理能力和创新发展有了再认识。“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云南省日前出台相关政策,其中提出优化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探索建立“容错”机制。
数字治理已成为继传统GDP后 城市间竞争的新赛道 浙江省在2020年提出按照 “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理念方法 促进城市治理方式现代化 杭州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
近日,杭州11个停车场集体进入了“无杆时代”。“不用排队、不用扫码、不用抬杆、开车走人”一气呵成的离场方式中我们看到一个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停车场,更看到了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带来的便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