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铭记抗战历史 弘扬民族精神)

2020年07月23日16:55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人民日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重访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回顾抗日战争的重要节点,讲述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重大战役,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英勇壮举和历史经验。

  铭记历史,是为了启迪未来。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必将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伫立在卢沟桥畔,桥栏杆上的石狮子似乎仍在诉说。漫步在宛平城古城墙脚下,累累弹痕印证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武力吞并全中国的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毅然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铭记历史,实干兴邦。强大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战胜了凶顽的日本侵略者,也必将激励我们最终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到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民族的希望。75年来,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起来,4.2万多名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

  短短三个月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充分彰显。历史证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辟光明未来。

  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不辱崇高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75年后的今天,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与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相伴,摆脱贫困落后,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铭记于心的使命、扛在肩头的责任。眼下,无数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跨越难以尽数的关卡,带领群众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

  “女儿经常打电话问我:‘妈妈,又要开家长会了,这一次你能来吗?’村里贫困家庭子女的读书梦,我能圆!却圆不了自己女儿的小心愿!”“我怎么也不敢相信,爱人就这样突发急性心梗骤然离世,我再也等不到期待已久的团圆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噙着泪水讲述自己驻村扶贫的经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名。他们坚守在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瞄准最难啃的“硬骨头”,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的,还有人民子弟兵。全军部队坚持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扶贫品牌。截至2020年5月底,全军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共计29.3万贫困户、92.4万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不辱崇高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接续奋斗

  战争远去、硝烟散尽,英雄不朽、精神长存。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今年7月7日,各地举行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纪念活动。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人们以多种形式铭记历史,追思先烈,汲取奋进力量,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当天上午,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广育小学学生史静妮俯身献花后向无名英雄纪念碑行少先队礼。“我们一定要学好抗战历史,激励自己,长大后要像抗日前辈一样报效国家。”她说。

  北京市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所在的行政区域内。接到承接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紧急任务后,护理部主任李英琳就带着3名医务人员在1小时内迅速集结到位。李英琳说:“我们是宛平城、卢沟桥的儿女,当下战疫冲锋的精神,正是抗战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任务,激励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凝聚磅礴力量,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文章关键词:抗战精神 铭记历史 抗战历史 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历史经验 历史起点 九一八 伟大复兴 历史博物馆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这三种“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出现了“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的生动局面。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捍卫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抗战精神蕴藏着的巨大民族凝聚力,不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致胜法宝,而且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 热解读丨习近平湖南考察第一站 突出这个主题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的第11次考察,首站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在这个古老瑶寨,习近平总书记接连走访了多个地点,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到村服务中心,从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到村民家中,其中4处的主题都与红色教育相关。

  • 天天学习 | “刘老庄连”,不朽的英雄番号

    ”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刘老庄连”这个英雄群体的历史伟绩,由衷称赞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 联播+|历史交汇之年,习近平推崇这些精神

    ”日前,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近万字的长篇讲话,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抗战精神、老西藏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这些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 继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斗争精神,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领会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9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 【地评线】映象网评:弘扬抗战精神,创造新的成绩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凝聚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推进伟大复兴事业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走近抗战英模部队:砥砺血性胆魄 不断走向胜利

    图①:第79集团军某旅“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官兵练兵备战。”  新时代,官兵们不断续写着“左权独立营”的光荣历史,英雄精神已融入他们的血脉:两次转隶,五次移防,始终不改初心。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