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凝聚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是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穿越历史烟云回望,大家更应深切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更应深切感受到“中华儿女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尊严的基本保障”。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是艰苦奋斗的拼命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战士们表现出的保家卫国大无畏的血性和英雄气概令人震撼。正因为有了百折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杀敌的抗战精神,才会在这场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抗日战争中夺取最终胜利。今天,民族复兴征程依然坎坷多艰,要时刻以斗志昂扬的姿态面对艰难险阻,以爬坡越岭的恒心奋勇向前。坚守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牢记为民族谋复兴使命,人民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抗战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谱写新篇章、砥砺新征程,必须重温过去的苦难与辉煌,始终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共克时艰的联防联控,还是抗洪抢险阵地战中共赴前线的中国面孔,都是抗战精神的历史意蕴在新时代的延续与生动体现。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在脱贫攻坚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敢作敢为,抓好应做的工作,承担应负的责任。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艰难险阻。要弘扬抗战精神,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迎接挑战的气概,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李红艳)
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出现了“前线将士,牺牲流血;各党各派,精诚团结;各界人民,协力救亡”的生动局面。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捍卫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抗战精神蕴藏着的巨大民族凝聚力,不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致胜法宝,而且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的第11次考察,首站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在这个古老瑶寨,习近平总书记接连走访了多个地点,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到村服务中心,从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到村民家中,其中4处的主题都与红色教育相关。
”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高度评价“刘老庄连”这个英雄群体的历史伟绩,由衷称赞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日前,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近万字的长篇讲话,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抗战精神、老西藏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这些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斗争精神,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9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①:第79集团军某旅“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官兵练兵备战。” 新时代,官兵们不断续写着“左权独立营”的光荣历史,英雄精神已融入他们的血脉:两次转隶,五次移防,始终不改初心。
如今回想起来,我们能够取得这样伟大的胜利,真的很不容易。身处和平年代,希望年轻人珍惜当下,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锤炼精锐之师,支队官兵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接续奋斗,奋力谱写强军伟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