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村泥巴路变水泥路,我家建起新楼房,摘掉了穷帽子,今年养500多只鸡不愁销路。”谈起目前的生活,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桂中村贫困户廖启府高兴地说,村上不少村民都买起了小车,生活越来越好了。
这喜人变化,源于港北区大力实施道路项目建设。近年来,港北区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产业+扶贫”的融合发展新模式,铺就了一条条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串联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我们村环屯路开工建设了,以后出行更方便,也不愁小车开不进。”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贫困户李健祥说,施工队正紧锣密鼓硬化道路,不久就可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外出务工更便利。
2016年以来,港北区累计投入2亿多元实施23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交通扶贫能力,使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形成了通畅的农村公路网络,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不仅通村畅乡,还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奇石乡桂中村位于港北区达开水库库区,山高路远耕地少,交通不方便,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6年以来,桂中村硬化村屯道路近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70盏,加上高山大桥建成通车,村民们出行更便利,村里产业从无到有,并发展了山羊、瑶山鸡、油茶等多种产业,带动10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依托交通优势,港北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产业,打造一村一基地、一村一品 ,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发展模式,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目前,建立7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贫产业基地,富硒优质稻、小龙虾、瑶山鸡等一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走向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走进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放眼望去,薄雾笼罩下的油茶园犹如仙境,一片片油茶园沿着丘陵起伏,满眼翠绿,洁白的油茶花香飘山野。近年来,当地群众在油茶园里蹚出了致富路,甚至口口相传一句话:“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
该系列微视频分“第一书记谈”、“乡村青年说”、“脱贫群众讲”、“理论达人话”四个单元依次推出。在逐年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结合张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闫春光又开设了春光油坊。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有2800多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跨省务工1000多万人 截至6月30日,中西部22个省份已复工扶贫龙头企业28057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2.4万人;已复工扶贫车间30119个,复工率99.6%,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9.4万人。
为促进河南农产品销售顺畅,解决扶贫产业产品滞销问题,助力贫困群众增收,9月25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扶贫产品推介暨现场签约活动在中原福塔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先由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史秉锐致辞,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张玉香出席并讲话。
“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食品,近年来全区各地纷纷将这一特色食品作为脱贫增收的一个抓手,馕产业逐步迈向产业化。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当地通过建设特色馕产业园,推动这一产业从分散无序、零散生产转向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
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紧扣脱贫摘帽目标要求,整合资源全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通村屯“断头路”,织密脱贫“交通网”,确保完成20户以上自然屯“屯屯通路”硬化任务。
近年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发展葡萄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素材来源:迪庆州广播电视台
最近几年,河南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将黄花菜产业做为脱贫富民、增收致富的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让小小的黄花菜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7月16日,驻马店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66岁的陈玉芳在村扶贫车间里干活。(央广网发 通讯员 孔浩 供图) 央广网驻马店7月20日消息(记者 彭华 通讯员 孔浩)近年来,正阳县因地制宜探索“本地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