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茵/中新网
中新网福州10月22日消息,近期,接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群骤增,新冠肺炎疫苗也备受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21日表示,普通民众暂时可以不必考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福建省首期东南科技论坛21日在福州举行。吴尊友在论坛上做《新冠疫情形势与防控策略》专题报告时做上述表示。
吴尊友说,目前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围堵策略、核酸检测策略和疫苗策略,鼓励民众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疫苗,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新冠肺炎疫苗以高风险地区高风险人群优先。
“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普通民众感染病毒机会很小,倒不是新冠肺炎疫苗的优先人群。”吴尊友说,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优先考虑防止新冠肺炎病毒输入中国的第一道风险的“守护者”们,包括海关、边防口岸、从事与疫情相关工作的医务防疫人员等。
吴尊友说,病毒感染人群中,可能造成死亡率较高的,如老人和有基础性病变的人群,也应考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如果这两个人群能够保护住,疫苗对于控制疫情基本上就能达到我们的期待”。
吴尊友指出,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疫苗还未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在疫苗的有效性和保护效果还不是特别明确的情况下,普通民众暂时可以不必考虑接种疫苗”,尤其是在目前疫苗没有上市的情况下,普通市民没必要“找门路”去接种疫苗。
“即使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了,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不能百分百保证绝对安全。”吴尊友坦言,虽然疫苗的长期效果不确定,“但哪怕有6个月、12个月的保护效果,对于控制疫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吴尊友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针对国内外新冠肺炎疫苗的质量差异,吴尊友认为,只是生产的工艺不同,保护效果应当相似。“业界正迫切地等待三期结果出来才能判定效果”,他说,“从其他疫苗来看,生产工艺并没有特别不一样。”
在吴尊友预判中,当前全球疫情很严峻,中国国内防控形势比较好,来自国外输入压力比较大。他认为,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小规模的、零星的疫情。
吴尊友说,无论是国内早期还是如今的国外,并非所有人群都处在同一个感染的风险级别,“这就给了我们时间来安排优先顺序,几亿的疫苗产能就能够应付这个秋冬季可能到来的疫情。”
他强调,要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地;加大监测检测力度;一旦出现零星病例,很快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随着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应急性的疫苗应用也可以预防类似现象的发生。
吴尊友说新冠病毒在冬季会更严重:从全球的疫情形势来看,进入初冬以后,尤其是11月后,全球每日报告病例数经常突破60万,多次创造纪录。这几天,国内多点出现零星病例,也提示我们新冠病毒在不停地“敲打”着国门。
从天津市防控指挥部获悉,天津11月9日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张某某(货车司机),在海河医院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自觉咽干,大量出汗。11日经市级专家组综合分析确定为天津第139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10月2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出席东南科技论坛,并做了题为“新冠疫情形势与防控策略”的专题报告。他认为,在中国境内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感染病毒的机会很小,暂时可以不必考虑接种疫苗。
“应战冬季可能遇到的新冠疫情加重情况,可用围堵策略、检测策略、疫苗策略。“即使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中国也不会再出现类似武汉那样的严重情况。从疫苗策略角度来说,吴尊友认为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的应用,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减少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防止医疗资源挤兑。
根据有关部门通报,俄罗斯航空公司10月2日SU208航班(莫斯科至上海)核酸检测阳性旅客8例。
国庆节长假即将到来,大家都希望能外出旅游散散心,或者亲友、同学聚聚餐,但又担心人员聚集造成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游玩过程中应有序排队,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为避免疫情叠加,吴尊友认为,从过去8个多月的防控实践来看,我们是有能力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他提到,包括疫苗的使用,比如流感疫苗的接种、肺炎疫苗的接种以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的采取,像戴口罩、勤洗手、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防控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25日,荷兰和比利时报告,有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此前一天,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为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而非“复阳”,属全球首例。
吴尊友解读→ 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做客《新闻1+1》节目,解读大连本轮疫情的相关情况。吴尊友介绍,首先,大连本轮疫情发生在一个劳动场所,工作人员大多在6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感染新冠肺炎相对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