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精神矍铄、充满劲头。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映象网记者来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听他们的抗美援朝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浴血岁月。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网记者 陈伟然/文 段晋哲/图 路风浩/视频
【人物名片】
张平,1951年4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先后任营部通讯班班长,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老兵故事】“最好吃的就是雪配炒面”
1951年,张平随部队来到朝鲜,担任营部通讯班长。因为要把上级的指令传达给各个作战单位,通讯班战士的职责就是穿梭在枪林弹雨之间。1951年12月,张平所在的部队执行一项高岭防守任务,因为连日的大雪,天气格外严寒,张平和其他战士一样,脚上的鞋袜早已冻在了一起,腿脚失去了直觉,手指冻得弯曲到无法拉开枪栓,而身体传来的饥饿更是难以忍受。“因为物资紧缺,那时候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把炒面裹着雪球一起吃下去。”张平说,有的战士炒面吃完了,就把装炒面的布袋拿出来舔一舔充饥。
就在敌人开始进攻后,张平接到了营部下达的通讯任务,面对着密集如雨滴般洒向阵地的炮弹,张平带领着通讯班战士伴着四处都是的爆炸声和弹片发出的尖啸穿梭在各个阵地之间。“阵地被炸弹炸的乌烟瘴气,飞起来的泥土都能把太阳光遮住。”地面上凝固的汽油弹燃起了熊熊大火,硫磺味、枯焦味、血腥味四处弥漫,“面对子弹和炮弹,没有人不害怕,但是我知道自己肩上有使命,不管前面有什么阻碍,都要跨过去保证指令能顺利传达。”
【老兵心声】“一切荣誉,都归属于革命先烈和人民,而不是我个人的”
“几十年来,战争的场景不断在我梦里出现。”张平说,经过惨烈生死战斗幸存下来,他是幸运的。“一切荣誉,都归属于革命先烈和人民,属于集体,而不是我一个人的。”这是张平作为一名老兵最朴实的心声。
“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打响的第一枪,而这第一枪不仅仅打退了当时世界第一的强国,也打响了中华民族沉寂百年之后重新崛起、复兴的第一枪。”张平说,这一枪让那些曾经欺凌、压迫过我们的国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如今真的苏醒了。”
张中信,1934年出生,今年86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川入伍十一军通信连,1950年2月卅一师司令部通信员。
高树美,河南新乡人,1929年9月出生,1956年4月入党,1948年参军入伍,加入陈毅领导的5095部队。
李建功,1950年报名参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兵团三十七军,并于1951年8月入朝,担任报务员。
张海洲,1931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2纵队6旅,1951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祝子清,1927年生,祖籍四川仁寿县,现居郑州市金水区。新中国成立前,他带领自卫队保卫村庄,后参军入伍。1950年,祝子清跟随部队走上抗美援朝战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53营任排长。
郝成秀,1948年11月参加解放军,12月份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份参加渡江战役,随后进军大西南,解放南昌、解放长沙;1950年上半年在贵阳龙里县剿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从西南到东北,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3月回来在沈阳军区部队驻军,任64军炮团政委,1981年转业回到郑州。
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精神矍铄、充满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