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精神矍铄、充满劲头。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映象网记者来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听他们的抗美援朝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浴血岁月。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网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胡耀匀 刘礼凯 李爽
人物名片
张海洲,1931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2纵队6旅,1951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4年5月回国,部队番号:第15军29师87团。
抗美援朝主要战斗经历: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391高地进攻战斗、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朝鲜授予三等功一次;1975年转业至原信阳地区信阳市二工局工作,1993年离职休养。
老兵讲故事
“我是1947年10月加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16岁,参军后就参加了淮海战役。1950年6月,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我毫不犹豫报名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0月21日,已经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同志张海洲老人向记者讲述起当年的故事。
“1952年参加上甘岭战役,45师整个师都去了,上甘岭上边的土都被炮打成灰了,足足有80公分厚。那时候还没有吃的,都供应不上,打了将近20多天,才把敌人打退了。”张海洲老人两眼凝望着远处,似乎思绪已回到了那年那时。
思绪拉回后,老人向我们讲起了战时的生存环境,“当时苦啊,敌人封锁的厉害,运输物品的汽车都坏了,食物、生活物品都运输不上去,冬天一个人能有一双大头鞋、一件棉衣就很不容易了,没有被子,只能把草盖在身上,吃饭就是吃一口炒面,就一口地上的雪。这炒面可不是现在的炒面,只是简单地用面粉在锅里炒熟,然后随身携带,饿了的时候就拿出来吃。现在估计是没人吃的,但那时可是很珍贵的。”
1952年,张海洲老人跟随大部队转战391高地进行进攻战斗。“在抗美援朝之前,我是29师87团的通讯员,邱少云是我们师的同志,他们执行任务那次,我在前方指挥所,我问他们去干啥,他们说有任务,我就没再问了,他们是晚上去的,白天天上有飞机,去不成,邱少云所在的整个9连在潜伏区那趴了一天,准备第二天晚上攻击,后来敌人一个燃烧弹打到了他们那边,但是他们不能动,一动敌人就发现了,就这样活活被烧死了。”说起战友,回忆起当年战斗的惨烈,老人不禁沉默了下来。
此后几年,张海洲一直跟随大部队转战各地,荣获多次战功。1975年转业至原信阳地区信阳市二工局工作,1993年离职休养。
老兵寄语
“援朝回来后我一直在部队工作,到75年才转业回来,我在部队里当基层医生,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条件好多了,孩子们也经常来看我,党组织也非常照顾我们,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我很满足。”张海洲说道。
“现在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将来日子还会更好,我就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好,民族强盛,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最后,张海洲向记者说着他最朴素的心愿。
张中信,1934年出生,今年86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川入伍十一军通信连,1950年2月卅一师司令部通信员。
高树美,河南新乡人,1929年9月出生,1956年4月入党,1948年参军入伍,加入陈毅领导的5095部队。
李建功,1950年报名参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兵团三十七军,并于1951年8月入朝,担任报务员。
祝子清,1927年生,祖籍四川仁寿县,现居郑州市金水区。新中国成立前,他带领自卫队保卫村庄,后参军入伍。1950年,祝子清跟随部队走上抗美援朝战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53营任排长。
张平,1951年4月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先后任营部通讯班班长,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郝成秀,1948年11月参加解放军,12月份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份参加渡江战役,随后进军大西南,解放南昌、解放长沙;1950年上半年在贵阳龙里县剿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从西南到东北,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3月回来在沈阳军区部队驻军,任64军炮团政委,1981年转业回到郑州。
70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0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精神矍铄、充满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