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会有拥堵,会有雾霾,会有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她看起来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数十年来,她一直在成长,人口从几十万到近千万。为了让人们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断壮大自己,不断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去调整经济结构,这几乎是刮骨之痛。
这就是郑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为此,映象网重磅推出《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专题报道,记录时代变迁下的郑州市民生活,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本篇为第二篇。
陇海快速路
我在郑州挺好的②跑80码,才知道这两年没白熬
映象网讯(记者 崔冰心)备受关注的陇海快速路,从一开建就饱受质疑。
2015年10月31日,陇海快速路全线通车,那些曾经抱怨不休的司机们,在新贯通的陇海路高架桥上,将汽车开到了80码。
这条在争议声中迅速崛起的东西大动脉,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上班族的必选之路。
出租车司机:确实快啊,不是都叫它“准高速”吗?
张世杰是一名“老牌”出租车司机,驾龄超过30年,是个地道的老郑州。
在张世杰眼里,郑州的大街小巷,就没有他没跑过的路。但是提起老的陇海路,他表述最多的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一堵就是一锅粥。
他听家里的老人说,在建国前,陇海路还是一条土路,叫陇海马路。建国后,这条土路被修成柏油路,并逐渐向两端延伸。
虽然陇海路重修了好几次,但近年来,随着车流量的增多,仍然被压的坑连坑,洼接洼。
张世杰说,没修路之前,路面已经被货车压的不成样子,“三步一大坑,两步一小坑,开车从这里过,跟开跳跳车一样。你可不知道,如果哪天不巧,跑了几趟陇海路,胳膊都得酸两天。为啥?方向盘都抓不住。”
他回忆,当时的陇海路双向四车道,大概有十几米宽,火车站附近则路面变得更窄,人车混行,本来就堵车,还限行。”
2013年10月,陇海快速路开始修建,今年10月全线通车。新的陇海快速路桥上双向6车道,全长26.5公里。
张世杰笑着说,我们司机都叫它“准高速”,得劲!
“限速八十码,在上面穿越城市的感觉真是爽”,张世杰掰着手指跟记者算了笔账,现在陇海快速路西连绕城高速,东到京港澳高速,畅通时,半个小时从西跑到东。
张世杰记得,就在上个月,有一位乘客从西郊急着去东开发区,20分钟我就送到了,“人家很满意,给了一张整钱,找给他零钱他都不要。好几年没碰到过这样的事儿了。”
在陇海快速路开建时,不少人抱怨修路带来了拥堵,张世杰也曾经骂得很厉害。
他说,出租车司机跟其他上班族还不同,“我们遇到堵车非常痛苦,一脚刹车一脚油门”,有时脚都酸了,还没往前挪几步。
但现在张世杰不怎么骂了,走在陇海路高架上,他承认,之前的抱怨只是一时之气。
据了解,从2003年新农合大病医保实施至今,河南省已经有8256万农民受惠于新农合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周辉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费用。
王玲燕下岗后,就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对2年前的她来说,她住的棚户区只要不被拆,就算能过个安稳年。
每周,郑欧班列都会从郑州出发,穿过高山、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最终到达德国汉堡。
魏佳是周口人,今年27岁,有一个儿子。2008年,为了纪念奥运会,当时20岁的她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奥运”。就在孩子百天的那年,魏佳和丈夫为了生计,奔赴610公里外的苏州,南下打工。
有一群人,他们在漫天尘土中指挥着工程车,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和工人的吆喝声,传了好几里。这是郑州市高新区的建设镜头之一。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个十年,而这十年间人们又不知道能做多少个决定。而郑东新区的发展并没有让陪伴它的人们后悔……
也就是前几日,我结束了“郑漂”生活,在郑州安了家。那是值得我纪念的一天,即便已过去十多天,心里仍不能平静,就像一个游子,时隔多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离开已久的家。
巴齐曾是一名留学生,现在是阿富汗一家报社的记者,虽然英语不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他口语发音标准。
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看起来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12月2日以来,映象网重磅推出了《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报道,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见证时代的发展变迁,记录城市的进程脉动。
10年前,小商小贩扎堆经营,熙熙攘攘中不乏脏乱与不安。10年后,繁华商圈、世界一线品牌,车水马龙里露出秩序和美观。
北三环作为郑州北部的一条东西大动脉,自东向西将郑东新区、金水区、高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黄金大道。
而今洋楼林立的的张庄社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更让人难以相信,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丘和草房。
随着郑州20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乔芳即将成为市民,他们将以全新的职业和岗位重新融入这座日益崛起的国际化商都。
“每次逛街都像一次长征”,对于逛街的态度,刘欣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爱恨参半吧,每次都累得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