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原万达广场
周边居民:每天不用挤菜市场
像中原万达这样的商业中心,不仅给年轻一族提供了一个逛街和娱乐的好去处,还影响了周边居民。
53岁的李红,是一个六口之家的大家长。在她心里,生活是最重要的。
“之前在开放式农贸市场买菜,菜品虽然很齐全,但是价格还有质量都很难得到保证。”
李红说,“有时候去晚了,新鲜的菜都被人家挑完了”,缺斤短两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为了买到更新鲜的菜,有时候要跑好几个市场。
现在的李红,每天都会到万达的沃尔玛里买菜。“这里的菜比较新鲜,有保证”,她坚信,“这么大的公司,不会在几块钱问题上搞缺斤短两吧?”
而在李红的家人看来,中原万达几乎瞬间提高了生活品质。
“以前老爷子去菜市场买个米面油的,路远,提着东西,走两步歇三步的,再拎上楼,麻烦不说,老爷子身体都吃不消”,李红的儿子说。“有时候没办法,只能等我下班了,再去拎回来”。
但是自从有了中原万达的沃尔玛,李红每次去挑好东西,付完钱,商场都是免费送到家。“别提了,老爷子也学会没事儿买买买了”,李红的儿子笑着说。
李红的儿媳妇因为太忙,也无暇操持这些事,“以前觉得老爷子也挺辛苦,现在他挺享受的,我想插手都不让。沃尔玛里的鸡啊鱼啊肉啊什么的,都特别新鲜,吃得也放心”。
郑州中原万达广场
酒吧老板:商业的快节奏 我的慢生活
“万达对我来说,既是工作的地方,也是消费的地方。”中原万达金街旁一个小酒吧的老板秦杨这么描述万达。
昏暗的灯光下,是一排木质的吧台,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和杯子。简单的舞台,一个话筒、一把椅子。
“万达刚开业的时候,我租下了这个地方想做点生意,就有了这个小酒吧。其实当初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有想要赚多少钱,我只是想给朋友们在快节奏的环境中提供一种慢生活。”秦杨这样描述他的理想。
还没到真正的上客时间,店里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个客人,一杯咖啡、一本书,或是三两好友,聊天谈生意。
与其说这里是一个酒吧,不如说它是一个让人放松休闲的地方。
秦老板说,“每天两点开门,下午客人来喝喝咖啡谈谈生意、聊聊天。晚上几个朋友小聚一下,喝喝酒听听歌。大家都挺喜欢这里的,生意还不错。”
“当初在这里开店,就是看中这里的方便,这周围有商超、有百货,需要什么出门就能买到,有时候进货我都不去远的地方,沃尔玛超市里什么都有。”秦杨说。
这是一个创业者和消费者所描绘的万达生活,万达对他来说既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消费的地方,这种“一站式全能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西区也正在高大上起来。
据了解,从2003年新农合大病医保实施至今,河南省已经有8256万农民受惠于新农合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周辉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费用。
王玲燕下岗后,就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对2年前的她来说,她住的棚户区只要不被拆,就算能过个安稳年。
每周,郑欧班列都会从郑州出发,穿过高山、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最终到达德国汉堡。
魏佳是周口人,今年27岁,有一个儿子。2008年,为了纪念奥运会,当时20岁的她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奥运”。就在孩子百天的那年,魏佳和丈夫为了生计,奔赴610公里外的苏州,南下打工。
有一群人,他们在漫天尘土中指挥着工程车,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和工人的吆喝声,传了好几里。这是郑州市高新区的建设镜头之一。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个十年,而这十年间人们又不知道能做多少个决定。而郑东新区的发展并没有让陪伴它的人们后悔……
也就是前几日,我结束了“郑漂”生活,在郑州安了家。那是值得我纪念的一天,即便已过去十多天,心里仍不能平静,就像一个游子,时隔多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离开已久的家。
巴齐曾是一名留学生,现在是阿富汗一家报社的记者,虽然英语不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他口语发音标准。
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看起来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12月2日以来,映象网重磅推出了《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报道,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见证时代的发展变迁,记录城市的进程脉动。
10年前,小商小贩扎堆经营,熙熙攘攘中不乏脏乱与不安。10年后,繁华商圈、世界一线品牌,车水马龙里露出秩序和美观。
北三环作为郑州北部的一条东西大动脉,自东向西将郑东新区、金水区、高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黄金大道。
而今洋楼林立的的张庄社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更让人难以相信,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丘和草房。
随着郑州20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乔芳即将成为市民,他们将以全新的职业和岗位重新融入这座日益崛起的国际化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