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会有拥堵,会有雾霾,会有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她看起来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数十年来,她一直在成长,人口从几十万到近千万。为了让人们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断壮大自己,不断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去调整经济结构,这几乎是刮骨之痛。
这就是郑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为此,映象网重磅推出《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专题报道,记录时代变迁下的郑州市民生活,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本篇为第九篇——“上合”特辑。
阿富汗记者巴齐
我在郑州挺好的⑨:郑州很美 像东方的多伦多
今日,“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来自6个国家的88多名记者随团来访。
在阿富汗记者巴齐的意识里,郑州很像加拿大的多伦多。
巴齐曾是一名留学生,现在是阿富汗一家报社的记者,虽然英语不是他们的官方语言,但他口语发音标准。
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郑州,也是第一次来中国。“很抱歉,之前没有听过这个地方。”
“你知不知道中国功夫?”记者提醒他。
“当然。”
他恍然大悟,一边用手连拍好几下自己的头,一边笑着,用不纯正的中文发音连说,“少林功夫”。
他知道中国功夫,也听过最有名的是少林功夫,但想到少林功夫就在河南。他昨天来到郑州,今天下午就要离开,“很遗憾没有机会去了。”
昨天下午,巴齐下飞机时,有车队去接他们,接待方给他们的记者团队配了两名翻译。
“那条路很笔直,很宽阔”,他说,没想到这里的路会这么平坦、整洁,也很美观。
经过千玺广场,他惊讶的指着最高的建筑问,“那是什么?”翻译员告诉他,那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外号叫“大玉米”。
巴齐觉得这个建筑很有特色,包括周围的建筑在内,整个东区的建筑都非常新,非常有品位。
来到东区后,巴齐和他的团队住在建国饭店,“那里从外面看很像古代建筑,但进去一看,所有的设施很现代化。”
“有点像加拿大的多伦多”,巴齐说,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从经济、现代化、人文等不同方面对比,但仅从外观看,郑州的城市面貌有点像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知名的宜居城市。
入住后,巴齐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在网上查找郑州这个城市的资料,具体的他记不太清,但总体感觉是,“有很多好吃的,人很多,历史很悠久。”
巴齐有点遗憾,他不能在郑州待很长时间,“我对这个城市很有好感,有机会我还会再来”,他说,他这个人对教育和学术很看重,下次来不但要去郑州著名的景点,去少林,还会去郑州大学看看。
据了解,从2003年新农合大病医保实施至今,河南省已经有8256万农民受惠于新农合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周辉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费用。
王玲燕下岗后,就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对2年前的她来说,她住的棚户区只要不被拆,就算能过个安稳年。
每周,郑欧班列都会从郑州出发,穿过高山、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最终到达德国汉堡。
魏佳是周口人,今年27岁,有一个儿子。2008年,为了纪念奥运会,当时20岁的她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奥运”。就在孩子百天的那年,魏佳和丈夫为了生计,奔赴610公里外的苏州,南下打工。
有一群人,他们在漫天尘土中指挥着工程车,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和工人的吆喝声,传了好几里。这是郑州市高新区的建设镜头之一。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个十年,而这十年间人们又不知道能做多少个决定。而郑东新区的发展并没有让陪伴它的人们后悔……
也就是前几日,我结束了“郑漂”生活,在郑州安了家。那是值得我纪念的一天,即便已过去十多天,心里仍不能平静,就像一个游子,时隔多年,终于回到了自己离开已久的家。
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看起来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12月2日以来,映象网重磅推出了《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报道,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见证时代的发展变迁,记录城市的进程脉动。
10年前,小商小贩扎堆经营,熙熙攘攘中不乏脏乱与不安。10年后,繁华商圈、世界一线品牌,车水马龙里露出秩序和美观。
北三环作为郑州北部的一条东西大动脉,自东向西将郑东新区、金水区、高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黄金大道。
而今洋楼林立的的张庄社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更让人难以相信,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土丘和草房。
随着郑州200多个城中村的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乔芳即将成为市民,他们将以全新的职业和岗位重新融入这座日益崛起的国际化商都。
“每次逛街都像一次长征”,对于逛街的态度,刘欣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爱恨参半吧,每次都累得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