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我在郑州挺好的(15):两百元的保障房 低保户暖心的窝

2015年12月28日16:21  来源:映象网

5034

   编者按: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会有拥堵,会有雾霾,会有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她看起来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数十年来,她一直在成长,人口从几十万到近千万。为了让人们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断壮大自己,不断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去调整经济结构,这几乎是刮骨之痛。

  这就是郑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为此,映象网重磅推出《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专题报道,记录时代变迁下的郑州市民生活,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本篇为第十五篇。

    我在郑州挺好的(15):两百元的保障房 低保户暖心的窝

滨河小区

  王玲燕下岗后,就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对2年前的她来说,她住的棚户区只要不被拆,就算能过个安稳年。

  但突然有一天,她在滨河小区有了一套房,还带着花园,她欣喜若狂。

  映象网记者 何叶 刘紫君

  “今年的冬天 不冷”

  她不觉得今年这个冬天很冷,很难过。

  王艳玲的家很干净,洁白的墙壁,地板也像刚拖过,室内散发着温馨的暖光,这就是低保户王玲燕在滨河小区的家。

  曾经,一个两室的房子对于56岁的王玲燕来说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如今,就在这个5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内,她一边和记者聊着自己的生活,一边忙着中午的饭食。

  “房子好着呢,住进来的时候也省心,连卫生间和厨房都装修了,我们就是添置了些家具。”对于现在的房子,王玲燕打心眼里是一百个满意。

  但在五年前,王玲燕的家却是另一番模样。在布厂街的一个筒子楼里,一家人挤在13平方米的一间房内。

  王玲燕以前是国棉四厂的织布女工,身体不好,被摘除了一个肾。而老伴也瘫痪在床,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每月还需上千元的医药费。

  “我记得,当时一个月要交270元的房租,还负担得起吧。”王玲燕回忆起那段岁月,满是艰辛地说。

  以前,王玲燕一家就靠她和老伴的养老金过日子。“我们还有个小女儿,才15岁还正在上学,也是花钱的时候。我们俩身体都不好,都要吃药,每个月的这些钱顾上我就顾不上他了,中药钱也只够一个人用。”

  她的手 满是旧日的伤痕

  回忆起以前的岁月,这位50多岁的老人有着说不尽的话。在宽敞明亮的厨房里,王玲燕又讲起了她在筒子楼里的事。

  “几户人家在走廊上共用一个炉灶烧饭,下雪天更要除去灶台上厚厚的积雪才能烧饭。”王玲燕搓了搓手说,那时候手指都钻心的疼。

  现在王玲燕的手上,还能明显的看到之前被冻伤的痕迹。

  “下雨下雪没法做饭就算了,几户人用一个炉灶做饭,肯定是不能按时吃上饭的,那时候经常要排队做饭。丢东西、坏东西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王玲燕停下手中的活,看着窗外说。

  搬家之后,王玲燕的生活变得好多了,有独立的厨房,独立的卫生间,再也不用和邻居们争抢了。

  更令王玲燕满意的是,他所在的滨河小区不仅区位佳,而且配套设施齐全,生活十分便利。“保障房小区也很讲究品质。”王玲燕很满意现在住的地方。

  走出家门,王玲燕主动给记者当起了导游。来到一个小广场前,她自豪地说:“这是活动广场,我们大家的乐园。”

  一个篮球场大的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白天可以在这下下棋,用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身体,到了晚上更是热闹,吃过晚饭,男女老少都来到广场上,广场舞、太极拳,生活都好起来了。”

  一路走、一路看,小区内幼儿园、小卖部、小菜摊、卫生服务站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我们这种低收入的人也不求能住上多大的房子,有个住的地方,不至于露宿街头就很满意了,在这里住的挺好的。”

  “拿着低保在外租房子不容易”

  曾经,46岁的左飞居无定所、病痛缠身。2014年,当拿到分配的保障房钥匙,他笑的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满足。“不用再漂了。”

  左飞和爱人靠打工挣钱,一家三口长年在外租房居住。左飞身体好的时候,两口子挣的钱除去交房租外,生活过得也还不错。

  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左飞又因工受伤,肋骨断了几节。塑料厂的工作是干不下去了,只能找些简单轻松的工作。

  可命运又再次和他开了次玩笑,左飞被查出患有慢性肺炎,家里的存款全用来给他治病。妻子每月1480元的工资和低保,一家人的开支明显不够,全家人决定搬家,租便宜的房子住。

  就这样,一家三口在陈庄附近找到一套平房,每月租金四百多元。这套房子不到二十平方米,简陋、狭小,屋内放上床和沙发就没有多余的地方了。儿子只能挤在沙发上睡,写作业也只能蜷缩在小小的餐桌上。

  在这里,洗菜、用水、上厕所全是公用,说起以前的生活,左飞眼里有了一丝暗淡,“以前的生活都不愿意去想。”左飞说。

  2014年底,对左飞一家来说,期盼的保障房终于分配下来了。

  拿到钥匙那天,他们一家迫不及待来到新房。打开防盗门,洁白的墙面、平整的地砖,看着就让人舒坦。厕所内洗脸池、马桶一应俱全;厨房内的水池、灶台也已经安装好。

  就在记者采访中,一个背着书包长得敦实的小男孩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房门。原来,是左飞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了。

  “申请到保障房后,最担心的是孩子能否顺利就近转学。”左飞说,小区是去年底入住的,如果入住后办理转学要跨学期,对孩子上学不利。为此,他决定提前为孩子办理就近转学手续。

  郑州的学校一向紧张,左飞原以为办转学不会顺利,还准备了几套方案,甚至想到实在不成就找关系办。

  但出乎左飞的意料,当他拿着准备好的资料去办手续时,全程一路绿灯。去年9月,孩子顺利提前转入西岗学校。“现在孩子已完全适应了新学校,学习成绩也令人满意。”

  “在郑州几年 有了家的味道”

  蒋平夫妻俩已经在郑州市当了5年环卫工人。

  他们一直负责清扫紫辰路街道,工作和生活条件逐年改善。“4年前,我们干完活儿只能蹲在路边啃冷馒头。”4年后,他们的早餐已变成热花卷、大米粥、煮鸡蛋和火腿肠。

  “不光早饭有了改善,每个月还能领到10多天的免费午餐票,一个月可以省下近400元的伙食费呢。”妻子范小芬咧开嘴笑起来。

  在郑州这几年,除了生活上的改善外,他们住的房子也换了模样。

  过去,蒋平一家4口挤在只有17平方米的出租屋里,除了每个月近500元的租金外,还要交水电费,尤其到了冬天,还要靠买煤生火炉来取暖。

  “去我们的新家坐坐吧,现在比以前宽敞多了。”范小芬一边儿笑着说,一边儿将垃圾倒进垃圾车。

  “我们是入住在保障房有42平方米,搬进来后,又把阳台改造成一间小卧室,宽敞了很多。房租还算便宜,一个月200多元,我们能省下一大笔房租。”环卫工人蒋平乐呵呵地说。

  进屋后,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房子面积虽然不大,但有两个卧室、一个客厅,还有厨房和卫生间,完全可以满足夫妻俩的日常生活需要。墙上的照片、茶几上的水果、厨房里飘出的饭香,透着浓浓的家的味道。

  “最难的时候总算过去了,现在住上了保障房,大女儿嫁人了,小女儿也找到了工作,日子越来越好。我俩要好好表现,争取再能多干几年,少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范小芬脸上笑开了花。

文章关键词:我在郑州挺好的;保障房; 责编:王嘉懿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