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彻底解决央企完全市场化的难题才算是成功
据报道,国资委目前正在加快制定《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指导意见》,加快落实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推动中央企业通过试点的方式探索央企重组整合的有效模式。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国企重组将进入活跃期,其中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最高。
推动央企重组整合的目的是“解决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质化发展等问题”。据悉,国资委将按照市场化思路推进兼并重组,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
这是一次央企改革的轮回。在上世纪90年代,央企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将各大集团进行分拆,打破垄断,刺激同业间的企业竞争,让央企保持活力。比较典型的如将五大军工集团一分二,拆分成十大军工集团,电力、电网、通讯等领域均出现分拆现象。而现在的改革则是逆向整合,解决同质化发展等问题。
中国国企改革先后经历政企分开与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革等,应当说,1990年代主要是建立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内部垄断(分拆)等释放国企活力。进入21世纪后的十数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基本居于上游产业的央企出现水涨船高效应,企业规模急剧放大,这是一个增量的过程。
但是,2008年后至今,中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央企布局结构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比如在一些竞争性领域,央企依靠强大的信用能够获得大量廉价资本以及更多的项目。与此同时,在一些垄断领域,由垄断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另一些领域,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经常出现相互压价或拆台的现象。
这些问题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而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被要求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推进整体上市,这也被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
因此,在新一轮央企改革主要是调整存量,在分类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并实行混合所有制,最终推动整体上市。早在去年,国资委就先后完成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集团、南光集团和珠海振戎、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招商局集团和中国外运长航共6对12户企业的重组,组织3户电信企业完成了铁塔公司的组建工作。本月2日,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也召开了重组大会。
从国企改革的路径看,刚开始的改革目标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现在企业规模过大,同质化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市场环境出现恶化,因此,当前改革目标就是从做大到做强,从同质化竞争到资源要素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减少重复投资,实现“1+1>2”的效果。而一些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性行业、产品同质化高的央企则直接进行集团层面的合并,防止在国际市场恶性竞争。
目前改革的一个明显优势是,经历长期且广泛的股份化改革后,央企的股权结构比较清晰,因此,本轮兼并重组将会更加市场化和公开化,能够避免行政性划拨。而市场化兼并重组有利于提高整合的效率,在资源配置上实现优化,从而将构建起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在资本市场上,这被称为国企改革的红利。
但是,目前看,主要是通过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在央企之间整合。在央企整合完成后,是否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股权投资,或者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原本由央企垄断的领域,现在还是未知数。按照合理的推算,如果整合后央企变得更加强大,几乎没有任何动力引进民间资本。而且这种强大本身或许也会将参与同行业竞争的民营企业轻易消灭。
如果继续像过去几十年一样,每次国企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提升自身效率,在外部的行政力量下的解决积累弊端,那么,国企可能永远会处于这种改革依赖状态,而不是通过内生的机制避免或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不管是当年的分拆,还是现在的整合,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这种适应能力应该源自企业,而不是行政干预,因此,新一轮央企改革,需要彻底解决央企完全市场化的难题才算是成功。
2016年即将进入尾声,这一年国企改革战果颇丰。一方面,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已完成,“十项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央企已减少至102家,“两类公司”试点企业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68%。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也将划定明年国企改革路线图,2017年改革大戏值得期待。
央企重组实现年度目标,地方国企改革加速探索,去产能提速,国企全年利润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地方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央企兼并重组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均表示,从今年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来看,不仅改革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渐加码。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实现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垄断类央企混改试点方案即将批复。业内人士指出,下一步,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各项改革措施都将进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产能方面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当前社会上对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不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走出认识误区、凝聚社会共识,对于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导的这场“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中,这些国企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考验,还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为国企负责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个词。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国企要改革,就要求国企干部不仅能懂,还要深懂,提升整个国企的精气神,俗话说,国企强不强,就看“领头羊”。
深化国企改革,确保“两个毫不动摇”,应继续抓好国企领导人员这个“关键少数”的教育工作。
据了解,目前不少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国有划拨土地需缴纳金额较大的土地出让金,这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影响了改制工作的推进,国资委等部门对此已经进行了多轮调研。与此同时,包括广东、江西、上海等国企改革重镇,都针对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政策支持。
关于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肖亚庆指出,已出台了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有序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李锦指出,“批示把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在一起,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业又是重中之重。
业内人士指出,下半年围绕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涌动,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较高。梳理各省市的国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员工持股和引入战投已成为重要举措。
如果说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实时呈现在公众面前,那么,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将带来的国资委职能的转变,将会显现得格外清晰。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国资委,是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唯一机构。
“人到哪儿去” 从分析来看,国企的“三供一业”负担较重,核心是社会移交改造费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