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河南27个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蛟龙号”动力来自河南

2018年01月09日06:59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5034

  核心提示|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再创佳绩,共荣获27项国家科技奖励。按奖项类别分,有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按牵头情况分,我省推荐和主持项目有7项,参与项目有20项。

  看奖项

  从日常健康、网络安全到“国家工程”,都有河南力量

  科技改变生活。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国字号”工程中,河南力量都正在崛起。与往年相比,2017年度我省获奖项目又有哪些新突破?请看记者梳理。

  ●安全、快速网上“冲浪”,离不开这些军民融合项目

  在“全民皆是网民”的时代,网络安全和宽带速度直接影响着网络体验。2017年度我省首次有2项军民融合类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它们一个事关网络安全,一个涉及宽带速度。

  这两个获奖项目分别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陈性元教授主持完成的“面向互联网开放环境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巨龙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规模接入汇聚体系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反映出我省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渠道更加顺畅。

  ●“给未病的人”写的科普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肾脏病科普丛书”书影 河南省科技厅供图

  “这是一个追求健康的时代,这是一个顾不上健康的时代;这是一套普通的科普,这是一套不普通的科普;这是为病人写的,这是为未病的人写的。”

  上面这段话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章锁教授为其执行主编的“肾脏病科普丛书”所写的前言。昨日,这套丛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我省主持科普类成果“零”的突破,这也是我省西医类成果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奖。

  据了解,“肾脏病科普丛书”为首套肾脏病系列科普丛书,全书分为《慢性肾脏病,早知方好治》、《慢性肾脏病,病因面面观》、《正确对待尿毒症》和《呵护您的肾健康》4册。在全国推广以来,这套丛书深受肾脏病患者和大众好评,历经3次印刷,销售发放突破120000册,系统普及了肾脏病防治科学知识,全面提高了公众肾脏病知晓率,有助于降低肾脏病发生,延缓肾脏病进展。

  ●五年内,再度斩获“最具含金量”国家自然科学奖

  常俊标教授 河南省科技厅供图

  在被认为“最具含金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上,由常俊标教授完成的“植物油菜素内酯等受体激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这是5年内我省第2次斩获该奖项,反映出我省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受体激酶在植物与环境以及植物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之间的交流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植物受体激酶在植物生长及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的复杂关系,为众多的植物受体激酶研究提供模式。项目组在《Nature》《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SCI他引744次。

  ●新材料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由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侯红军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宋克兴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两项成果均打破了新材料领域技术瓶颈,加快了新材料技术突破和应用。

  ●“国家工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有咱河南力量

  此次,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的“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项目、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参与的“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充分表明我省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已不可或缺。

  4个数字看懂2017年我省获奖情况

  据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介绍,2017年度我省国家奖获奖项目总体呈现四个特点。

  ●推荐项目中奖率达50%

  在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我省推荐项目获奖数量居第4位,其中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并列第3位;推荐项目中奖率达50%,远高于国家平均30%的中奖率。

  ●郑洛新自创区获奖项目占74%

  27项获奖项目中有20项来自郑洛新自创区,占74%;7项推荐和主持获奖项目中有5项来自郑洛新自创区,占71%。

  52岁

  ●我省主持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

  我省主持的获奖项目中,第一完成人均是具有国际视野、站在科技前沿或产业高端的领军人才,平均年龄为52岁,为历年最低。其中有两人是第2次获奖,这将推动他们在冲击院士的道路上迈进一大步。

  ●7个获奖的推荐和主持项目中,6个与省外合作完成

  其中,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俊明主持完成的“光网络用光分路器芯片及阵列波导光栅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核心产品光分路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垄断,已占全球市场50%份额。

  有故事

  河南科技大学:连续五年获得六项国家科技奖

  昨日,记者发现由河南科技大学教授、“中原学者”宋克兴主持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喜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至此,河南科技大学已连续五年获得六项国家科技奖。

  据悉,“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是河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南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获奖项目。

  该项目围绕航空航天、超/特高压电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用高强高导铜合金,项目成果满足了我国超/特高压电器对高强高导铜合金的急需,打破了国外对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带材的市场和价格垄断,为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关键部件提供了材料保障,已在全国12家企业应用,近3年新增销售额45亿元。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动力来自河南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提供主动力电源、辅助动力电源、应急救生电源。

  据悉,早在2003年,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项课题组,开展耐压锌银蓄电池的基础原理的研究和模拟电池的试验。经过反复验证与刻苦攻关,于2004年成功制造出XY800和XY230、XY1100三型耐压锌银系列蓄电池。

  自2009年开始,“蛟龙号”载人潜水深潜器开始其探索未知深海的航程,随着1000米、3000米、5000米、7063米一次次海试的逐步进行,“太行”的身影伴随着“蛟龙号”闯过了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险途。“太行”耐压锌银系列蓄电池在历次海试中所表现出的优良的性能,得到充分认可。

  目前,为期五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计划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执行环球航次,该公司将继续为“蛟龙号”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记者 侯梦菲)

文章关键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我省;光分路器;太行 责编:李宜馨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唐嘉陵代表: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个别领域领跑

    今天上午7时30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中央大厅北侧举办。未来“蛟龙号”世界级探索船将下潜,届时探索效果、探测时间将大幅度提高,系列化运行和谱系化工作将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为海洋科学调查、海洋科学服务的技术保障能力将有重大提高。

  • 省工信委:河南造出全国首台"蛟龙"号"小兄弟"

    7月6日,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了解到,4500米载人潜水器载人球壳日前在洛阳七二五所出厂,它是我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迎来的第一个国产化同类型“小兄弟”。

  • 蛟龙号在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作业 深度约2千米

    原标题:“蛟龙”号继续在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3日继续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作业,对这个中国首个发现的海底热液区进行科学考察。

  • “蛟龙”号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流体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首次采集到海底高温热液区流体,并测量了一个热液喷口温度。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人类重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赴西南印度洋科考

    在圆满完成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之后,中国深潜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25日再次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正式赶赴西南印度洋执行第二、三航段任务。

  • “蛟龙”号2014年将赴印度洋开展试验性应用

    16日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透露,中国今年将继续组织大洋调查和研究,在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继续开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据悉,在继续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的同时,国家海洋局将摸索开放、共享的“蛟龙”号应用机制,为潜水器业务化运行奠定基础。

  • 蛟龙号将执行第二航段首次下潜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来自国家海洋局的消息,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昨天抵达第二航段作业区,计划于北京时间明天凌晨1点左右,进行第二航段首次下潜。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领导小组副组长、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说,在7.5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里,蛟龙至少会有5次“下潜秀”。

  • “蛟龙”号搭载首位“乘客”在南海下潜

    正在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8日搭载首位“乘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在南海下潜,周怀阳将在海底实地观察冷泉区。这个潜次是“蛟龙”号第54次下潜,由唐嘉陵担任主驾驶,张东升负责测试潜水器定位系统,周怀阳在海底实际观察冷泉区。

  • “蛟龙号”深潜器起航 将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

    如何让“蛟龙”的手臂在深海中游刃有余,既是此次蛟龙出海的重头戏也是付文韬付出训练最多的内容。胡震表示:冲击大洋1.1万米深度,提速下潜速度,将成为未来新的载人深潜器的另一终极目标。

  • 蛟龙号顺利安装至母船

    6月8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江苏江阴的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顺利安装至母船“向阳红09”。“向阳红09”船将于6月10日载“蛟龙号”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执行今年首个实验性应用航次,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科考研究。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