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产业兴旺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2019年04月21日15:2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5034

  □本报记者董学彦党文民本报通讯员李水安

  小小蘑菇,连接近万户菇农的致富路;社火道具,成就“中国年味制造村”;高效农田,越来越具有“科技范儿”……和煦春日,走进许昌市建安区,一幅产业蝶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眼前渐次展现。

  一朵蘑菇的“价值”

  两年前,小召乡朱庄村推广白灵菇大棚种植时,56岁的“田把式”赵永涛虽感兴趣,却也有后顾之忧:咱不懂技术,种蘑菇能成功吗?万一卖不出去咋办?

  世纪香食用菌开发公司技术员王天林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菌种免费提供、技术全程指导、产品全部回收……

  4月17日,尝到“甜头”的赵永涛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一个大棚能种1万根菌棒,一棒能挣4元钱。一年下来,把白灵菇卖回公司就能收入4万元,顶得上过去4年种地的收入。”

  在朱庄村等地,连排搭建的一个个白灵菇大棚,孕育着菇农发展致富的希望,成了村民心中的“聚宝盆”。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需要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世纪香食用菌开发公司董事长李彦增说:“只有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前方市场与后方生产农户‘连通’起来,才能让产业旺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自动装瓶生产线、液体菌种接种生产线、温光湿气智能化控制的珍稀食用菌温室……走进世纪香食用菌开发公司,现代工业生产气息扑面而来。

  他们生产的珍稀食用菌已经发展到灵芝、羊肚菌等2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不但“走出去”在俄罗斯建立了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还在河街乡柿张村等20多个贫困村建立了食用菌扶贫基地,直接带动周边近万户菇农增收致富。

  一件道具的“旅行”

  灵井镇霍庄村,一个传承百年社火技艺又以电商闻名的小村庄。每天下午3时,十多个快递公司的车辆停在村口的公路上,村民们把包装好的旱船、花灯等社火道具和戏服发往各地。

  霍庄村有“中国年味制造村”之誉。全村从事社火戏剧道具的加工户400余户,电商达298家,生产的社火道具产品上千种,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庄村民从业近2000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的华人社区。

  “放下锄头敲键盘,网上淘宝创新业。”村民霍随欣回忆说,自己从十几岁开始接触传统社火戏剧道具生产,和村里的乡亲们一样,扛着做好的道具,全国各地跑着找销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2012年,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霍庄村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着开网店,网联天下,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烽火燎原”,去年全村网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

  谈及电商所带来的变化,村民马自彦深有感触:“原来我们是小作坊,现在是批量生产,销售额比原来翻了三番;原来只卖到国内城市,现在远销海外地区;原来只能生产传统产品,现在‘小猪佩奇’等新产品也成了销售亮点。”

  作为许昌市乡村振兴试点村,霍庄的社火道具借助电商平台,焕发了勃勃生机,也为小村庄的发展和振兴注入了新动力。霍庄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全村90%以上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每年春节,村民们还会在村里表演民俗节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一块农田的“升级”

  乡村振兴,粮食生产这个重任要扛稳。不过,与以前不同,建安区的农田里越来越充满“科技范儿”。

  在位于陈曹乡尚庄村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记者看到,中心支轴式自动喷灌机展开几十米长的“臂膀”,喷出一道道白色的水雾,地埋自动伸缩式、半自动式喷灌机也各展所长,碧绿的小麦挂着水珠,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盎然。不但如此,这里还用上了远程控制、自动测墒等智能技术,坐在电脑前,就能进行田间管理。

  “去年小麦平均亩产达550公斤,高出许昌市平均亩产68公斤。”陈曹乡乡长王耀轩介绍。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涌现,不但让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更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活力。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安区打造了天和蔬菜、世纪香食用菌、质源豆腐、恒天然肉牛、农科种业等5个产业化集群,去年销售收入逾30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建安区委书记邵七一介绍,关键在于从本地情况出发,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式,打好“特色”牌、念好“高效”经,做好“转型”文章,让乡村真正成为“充满希望的田野”。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建安区活力无限,风景正好。

文章关键词:食用菌 社火 戏剧道具 乡村 羊肚菌 温光 振兴 村民 建安 大棚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全国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 从业人数超过3400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2月6日发布,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目前已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400万。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 热闹起来的哪嘎村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镇哪嘎村,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村民们大多靠天吃饭,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属于典型的空壳村。但伴随着村里柏油路的打通以及养殖绿壳蛋鸡、种植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哪嘎村热闹了起来,渐渐告别了“山旮旯”。

  • 第22届中部农博会开幕 河南食用菌产品组团亮相

    10月30日上午,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省以食用菌品牌产品为主体参展,160多个食用菌产品集体“亮相”,彰显“沃野中原生态农业”的河南农业品牌整体形象。

  • 送“活水”,搭舞台,让平泉脱贫更有质量

    在结对扶贫中,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把帮扶重点放在平泉重点产业、重点地区和相对薄弱环节,不断助力平泉自身造血发展。我们对接西青区人社部门为平泉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并提供社会帮扶资金。

  • 一个“农”字连豫沪

    9月5日上海媒体记者参访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报记者赵力文摄  9月6日,第23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在驻马店开幕,10多家上海企业前来参展。根据安排,在今年年底之前,河南农产品企业还将组团到上海再次开展交流。

  • 福建建阳:小菌菇托起脱贫致富梦

    初秋时节,闽北山区的茶树菇陆续进入采收期。“以茶树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已成为莒口镇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全镇158户贫困户中,有40多户种植茶树菇,户年均增收将近5000元。

  • 靠着“无中生有”,“老乡菇”带领老乡奔小康

    阜平县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带头承包大棚、带头学习技术,带动贫困群众从“揣着手等”到“甩开手干”。据介绍,阜平县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李玉院士达成合作协议,在阜平天生桥核心园区创建食用菌产业“李玉院士工作站”。

  • 河南卢氏:香菇撑起大产业

    这是8月19日拍摄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涧北村食用菌产业园装配车间外景(无人机照片)。作为这一集群的重点建设县,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建立了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 【六稳六保看河南】南阳:小香菇 大产业

    同样以菌菇闻名的镇平县,则通过县政府成立的同富小康大数据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以双孢菇、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目前,同富小康公司研制生产的香菇馒头已投放市场,并成功打入南阳市知名连锁超市。

  • 广西三江:林下种菌添富路

    7月30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良冲村岭晒屯村民在本村食用菌示范基地里管护菌棒、采摘木耳,森林下和大棚里一片繁忙景象。(经济日报记者周骁骏 通讯员 龚普康)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