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我在郑州挺好的(11):没有后悔十几年前的决定

2015年12月19日10:48  来源:映象网

5034

  编者按:郑州像许许多多的城市一样,会有拥堵,会有雾霾,会有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她看起来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却是一座值得爱的城市。

  数十年来,她一直在成长,人口从几十万到近千万。为了让人们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断壮大自己,不断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去调整经济结构,这几乎是刮骨之痛。

  这就是郑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为此,映象网重磅推出《我在郑州挺好的》系列专题报道,记录时代变迁下的郑州市民生活,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

  本篇为第十一篇。

  我在郑州挺好的(11):没有后悔十几年前的决定 

东区整洁的街道

东区整洁的街道

  映象网讯(记者 骆琼 刘紫君 文/图)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个十年,而这十年间人们又不知道能做多少个决定。而郑东新区的发展并没有让陪伴它的人们后悔,无论是当地的老居民、村干部、建筑工程师、亦或是慕名而来的企业家……

  老居民: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沾了东区发展的光

  “全家应该能分到三套房子、10多万块钱吧。”“老李,拆了划算不?”“爸,将来咱村会是怎样啊?有地方住没?”……

  2004年7月31日,距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地公布刚刚过去了两年时间,在郑州东区金庄的一户普通的农家院里,老李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正在开家庭会,讨论着村里的拆迁方案。

  “搬,规划都出来了,我就不信咱们生活好不起来!”老李一拍桌子,替这个家做了一个决定——响应政府号召拆迁、重新规划发展。而他那时候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他们一家意味着什么?

  老李名叫李全福,郑州东区金庄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家里有几亩地,靠种小麦过活,而他的老伴则在村附近的学校教书,家里两个小孩,一男一女。

  “那时候东区哪有现在这样子,村里要么是地、要么是鱼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干活。”老李回忆着说,但还算有一个好运道,村里面的土地好,“旱涝保收,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凑合。”

  15年前的贾岗村,就是现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附近。

  孩子一点点长大,各种花销也大了,为了能多赚点钱,老李就想办法和村里面的人合伙在附近租了一个果园,种上苹果和梨子卖到市区。

  “果园也没赚多少钱,后来又出去打过工,开厂生产模板……”老李坐在沙发上,看了一眼怀里抱着的孙女说,啥法都想过,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从没后悔过当初搬迁的决定

  就在老李想着怎么赚钱的时候,2001年8月至9月,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两次听取了关于建设“港澳新城”(也叫郑东新区)的汇报。

  当了解到规划面积仅为5平方公里时,他希望郑州市在发展问题上能放开思路,拓宽视野,立足中原崛起谋划长远,并明确指示要高起点、大手笔,国际招标,重新规划郑东新区。

  2002年初,新的郑东新区方案公示,新规划中郑东新区的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比老城区的面积还大了10平方公里。

  2004年7月31日,老李家的村子开始搬迁,“一直听说这里要拆迁改造,现在终于有消息了”,经过一家人的讨论,老李决定早搬迁,而这个决定也是希望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

  其实,老李在第一次看到东区规划方案时就深深地被震撼了,高楼大厦、购物中心、绿地广场……那时候老李心中已经有了些想法。

  等待了一年后,老李他们村的安置房终于盖好了,“看着十多万的补贴款和三套安置房,我就觉得当初的决定没有错。”

  虽然没有了土地,但老李现在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拆迁补得三套房租出去,一月租金就够我们老俩口花了,政府还发了养老保险。现在啥事都没有,散散步打打牌,挺好的。”

  “现在东区发展太好了,前几天那个上合会不是还来这儿开了么!”就像老李说的那样,十几年过去了,东区已经发展成了郑州的一张名片,而老李也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现在回想起来,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真是沾了东区发展的光。”老李一直重复着,十几年了,东区这个地方能从洼地变成今天这个模样,“不敢想啊。”

文章关键词:我在郑州挺好的;郑东新区 责编:王文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