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燕庄蝶变40年⑨:高铁如“米” 燕庄人的“朋友圈”有点挤

2018年12月04日09:07  来源:映象网

5034

编者按:

郑州,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从籍籍无名的郑县,到如今一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关于郑州的记忆,有无数切口可以作为注脚。

但始终无法绕过的,是曾经的燕庄。

从毛主席视察的麦浪起伏的燕庄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商业地标“曼哈顿”;

从曾经停飞喷洒农药飞机的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到如今成为“国际郑”靓丽名片的郑州CBD中央商务区……

燕庄的变迁历程,浓缩了郑州城市变迁的珍贵记忆。

燕庄的前世今生,承载着郑州城市变迁的典型故事。

2018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重磅节点。40年来,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映象网以燕庄的变迁为切入点,着重截取1978-2018四十年的时间刻度,从城市建设、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为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乃至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钩沉作注,力图为一亿河南人,提供一个直观展现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伟大成就的窗口。

核心提示:

从70年代初燕庄村民出行靠双脚;到80年代自行车代步;再从私家车代替自行车、高铁替代绿皮车……在交通强国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回望过去40年河南交通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变迁清晰可见。 

交通工具的变化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巨变,其背后是改革开放40年来河南交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映象网记者 阮海峰

关于绿皮车 每个燕庄人都有一段自己特殊的火车记忆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活物资短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燕庄村民出行赶集主要靠双脚,偶尔在公路上看到一辆自行车,会引来很多人艳羡的目光。

82岁的燕庄村民张本立对绿皮车有着特殊的感情

提起改革开放之前的“行路难”,今年82岁的燕庄村民张本立打开了话匣子,“享受铁路出行的快捷和舒适,在四十年前是种奢望,七八十年代别说座位,过道、厕所都是人,有次我去外地,站了二十多个小时,现在想起来简直就是受罪。”

由于张本立是燕庄村第一批出来打拼做生意的,八十、九十年代经常因公务做火车出差,从绿皮车到空调车、动车组,时速从几十公里到300多公里,对于火车,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改革开放初期,火车速度还比较慢。燕庄村委会主任吴建忠回忆,80年代的时候乘坐普通的绿皮火车从郑州火车站到北京需要十几个小时,乘客很多,车次却很少,很难买到坐票。

“那时候经常去北京、天津采购农用器械的零部件,多数买的站票,背着行李在人群里挤,出门一趟感觉就一个‘累字。”吴建忠坦言,当时为了节省费用,他和另一位燕庄村民把收割机的零配件背在身上从北京带回来,车厢内,行李架上是人,坐席靠背上是人,坐席下面趴着人,就连小小的厕所有时也会严严实实挤着五六个人。夏天闷热难耐,冬天烟熏火燎,超员是常态,不超员倒成了稀罕事。

“有时人多得连车门都无法打开,无奈之下,不少旅客只好从车窗上下。一趟车下来,不是衣服被撕破了,就是鞋子被踩掉了。” 吴建忠感慨,“拥挤”,是很多燕庄村民对于郑州火车出行的印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铁路智能化和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也给燕庄村民带来了出行新体验,让昔日匆匆脚步变得越发从容,让旅客乘火车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吴建忠常常说,从绿皮车到高铁,中国速度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现在的变化可真是大了,火车车次很多,很少出现拥挤的情况了,去趟北京坐高铁最快2个多小时就到了,车厢里干净整洁,坐火车出门不是遭罪而是一种享受。”吴建忠说,这要是放在几十年前,会能想到火车跑到时速350公里?会能想到在家拿出手机就能买票?做梦都想不到啊。

改革开放40年,铁路已由原先的普速绿皮车发展到动车高铁,旅客的出行时间也大大缩短,随着移动网络普及和手机性能提升,现在百姓购票再也不必“大排长龙”,只需“动动手指”。

现在燕庄人早晨在如意湖晨练、中午在西安吃泡馍已不再是梦想,“说走就走”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早已成为了现实。

手握高铁票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现在过年回家坐高铁毫无压力!”2013年大学毕业后,兰州人朱笑萌选择留在郑州工作,曾经回家坐火车要15个小时,因为路远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2017年随着西城高铁全线开通,他的回家路缩短至4个多小时,每个月就可以回家两到三次。

进入高铁时代,一切都变得更加任性自由,高铁带来的是速度,更是实实在在的便捷,郑州的高铁“朋友圈”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增加,“公交化”运营模式在不断地上演。

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孙金海来说并不陌生

“这些年郑州的发展有目共睹,从高铁的速度就能感受到郑州发展的速度。” 燕庄村民孙金海告诉映象网记者,现在坐高铁出行也不再是稀罕事儿了。

“前段时间跟几个朋友聚会,当中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吃热干面,然后我就开玩笑说,那咱们现在就去武汉吃热干面吧,结果大家竟然一致同意,拿出手机就订了最近的一趟高铁票。”孙金海坦言,像这样说走就走的出行在最近几年越发普遍,上午出发晚上返回,高铁拉近了郑州与周边省会的距离,让出省游变得更简单更方便。

从1997年到2007年,我国铁路10年间先后6次大提速,机车技术、列车配置也有了新的突破。2007年开展的第六次大提速,在多年开行快速列车并引进外国动车组作高速列车的基础上,出现了中国品牌高速列车品牌CRH,命名为“和谐号”,快速铁路进一步大发展。

从2012年起,我国针对高铁运营特点,制定中国标准,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2017年9月21日在京沪高铁上以350公里时速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2012年9月28日郑州东站开通运营初期,每天开行列车仅有34趟,日均发送旅客3000人左右,从郑州乘高铁能到达的城市只有信阳、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到上海也只有一趟最快的动车,需8个小时抵达。

郑州东站值班站长王乐回忆:“东站启用初期,到站参观的人要比到站乘车的旅客多,到了2015年,省内三条城际铁路全部开通运营,郑州东站高铁日均开行列车也增开至两百多趟,公交化的发行密度不仅缓解了城市间的交通压力,更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旅客的发送量从三千翻了近10倍。”

米字型高铁把沿线城市串成“朋友圈”

从4个省会城市到24个省会城市,五年时间里从郑州出发乘高铁能够到达的城市越来越多,从最初京广高铁“一纵”拉开帷幕,到郑西高铁、郑徐高铁“一横”无线延长,再到郑太客专、郑万客专、郑合客专、郑济客专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朋友圈逐渐扩大,辐射全国重点城市及周边延绵区城市的经济、交通、教育…… 

此外,作为“米字形”铁路网重要的一点,郑州高铁南站也正式定址在郑州航空港区并开工建设。这也意味着,郑州开往重庆、合肥等地的西南、东南高铁线由此打通。

今年年初,《郑州南站建筑概念设计方案》通过铁总和省政府的联合批复。根据这份方案可以看到,郑州南站是我省“米”字高铁和中原城市群城铁路网的重要枢纽站。

“郑州现在不得了啊,不仅有郑州火车站、郑州东站和郑州西站,还听说高铁南站也开工建设了,一个城市有4个高铁站,这放在全国也没有几个城市能做到。”燕庄村民赵书明满怀期待的说,在重庆的老朋友喊我好多次了,因为忙没时间去,等到南站建好了,一定要坐上第一趟去重庆的高铁,感受两个千里之外的城市因为高铁而牵手的感觉。

谈起高铁对他带来最直观的感受,赵书名拿出手机,打开一款购票APP对映象网记者说,最大的改变就是买票,真没想到咱们的高铁发展这么快,买票都不需要去火车站了,拿出手机点一点,就能想去哪里去哪里。

近年来,高铁路网运营里程不断增加、旅客发送量不断增长,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高铁路网,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成为祖国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立交桥,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正在感受着高铁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我省加快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燕庄语记

40+

燕庄村民孙金海:高铁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梦想。

40+

燕庄村委会主任吴建忠:以前的绿皮车,超员是常态,不超员倒成了稀罕事。

50+

燕庄村民赵书明:一座城市4个高铁站,放眼全国没有几个能做到,郑州就是中!

80+

燕庄村民张本立:四十年前根本不敢奢望,火车能像现在这样舒适便捷。

大事记

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2015年6月26日,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郑州至太原铁路一部分)。

2015年10月31日,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4日,郑州至合肥铁路开工建设。

2016年9月10日,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通车运营。

2016年10月21日,太原至焦作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29日,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

2017年7月29日,郑州南站枢纽工程正式开工,河南米字形高铁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文章关键词:燕庄蝶变40年 郑州 “米”字型高铁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