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燕庄蝶变40年⑩:大飞机真排场 带着燕庄坐上改革开放“头等舱”

2018年12月06日09:45  来源:映象网

5034

编者按: 

郑州,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从籍籍无名的郑县,到如今一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关于郑州的记忆,有无数切口可以作为注脚。

但始终无法绕过的,是曾经的燕庄。

从毛主席视察的麦浪起伏的燕庄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商业地标“曼哈顿”;

从曾经停飞喷洒农药飞机的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到如今成为“国际郑”靓丽名片的郑州CBD中央商务区……

燕庄的变迁历程,浓缩了郑州城市变迁的珍贵记忆。

燕庄的前世今生,承载着郑州城市变迁的典型故事。

2018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重磅节点。40年来,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映象网以燕庄的变迁为切入点,着重截取1978-2018四十年的时间刻度,从城市建设、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为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乃至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钩沉作注,力图为一亿河南人,提供一个直观展现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伟大成就的窗口。

核心提示:

一带一路、郑欧班列、航空港、机场T2航站楼……对于燕庄人来说,这些熟悉的词汇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作为郑州的门户,机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燕庄机场是新郑国际机场的前身,也是属于燕庄人的集体回忆。

映象网记者 阮海峰

燕庄与机场一起展开了郑州开放的翅膀

在燕庄机场上建起的郑东新区CBD

说起现在的郑东新区CBD,高楼林立,大玉米成为了郑州新地标。可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却是郑州最早的机场,郑州燕庄机场的所在地。

据了解,在1956年郑州燕庄机场扩建完成开始营运,为军民合用,当年的旅客量仅12人次,货邮发送量仅793公斤。

 “在当时出行坐飞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说有钱就行了,必须还得拿单位开出的介绍信才能上飞机。”燕庄一组组长张书林说。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郑州飞机场还没有固定的航线和航班,只开通了广州—郑州—北京航线。1977年开始,辟有经过航线6条,始发航线1条,可直通北京、上海、西安、长沙、广州等城市。

他回忆说,燕庄机场对于当时的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圣地”,每到周末就会和小伙伴们顺着燕庄的铁轨一路走到机场玩耍,看着飞机起飞降落,还记的当时的念想,是以后看到飞机,再也不要仰望,而是俯视,那该有多好啊。

改革开放后,张书林没有等太久就实现了坐飞机出行的梦想。

1989年2月2日,郑州机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对外开放,成为国内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之一。随着民航业务的发展,航线增多,业务繁忙,燕庄机场的条件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1994年,投资十多亿元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动工兴建,于1997年8月28日建成通航。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后,原在郑州东郊燕庄机场的所有航班全部转至新郑机场,至此,郑州东郊燕庄机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较现位于CBD区域的原燕庄机场,新机场是老机场最大吞吐负荷的3倍,具备接纳波音747等大型客机的能力。

新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

在2006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88万人次,提前达到设计容量的极限。才通航短短8年时间,郑州机场航站楼容量面临饱和,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但是,这个“极限”对比全国省会城市机场,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都只能排在中下游。

随着河南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机场的对外开放主渠道作用日益迫切。

20世纪末建成的老航站楼,在运营多年后,软硬件设施显得落后,楼内日益拥挤,停机坪机位紧缺,受航班容量限制,各航司加班计划屡屡受限,已不适应河南民航的发展需要。

燕庄村民亲身感受郑州机场三次变迁

郑州机场客货运量跃居中部六省双第一,货运排名进入全球50强。

2000年开始,随着郑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老燕庄机场设施也已经拆除,原跑道及停机坪的位置现已经建设成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

“飞机这个词在我心里一直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一直以为只有有钱人才会坐飞机。还记的第一次去机场是在1999年,从郑州飞往广州。”张书林笑着说,第一次去机场心里没底儿。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紧张,突然到了机场大厅都不知道该往哪走。

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获批,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河南终于与航空经济相拥。这是郑州机场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意味着郑州机场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了2015年底,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完工投用,郑州机场进入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

如今的郑州机场,一天半的客运量相当于30多年前一年的客运量。1978年至1988年,郑州燕庄机场每年的货邮吞吐量从未超过2300吨,而2018年7月,郑州机场平均每天就运送货物2000多吨。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增速均位居全国大型机场前列。

张书林坦言,从最早的燕庄机场到新郑国际机场,再到现在的T2航站楼,作为燕庄人,有幸见证了郑州机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现在坐飞机出行的次数多了,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比,如今的T2航站楼并不逊色,高端时尚、功能强大,还可以实现城铁、地铁、大巴、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张书林说,机场作为郑州对外的窗口之一,配得上国家中心城市,为机场的三次变革由衷地感到自豪。”

“燕庄模式”已成为航空港区城中村拆迁样板

在郑州城中村改造的历程中,燕庄的改造被誉为“桥头堡”,被作为成功的典范屡屡提及。 

从燕庄机场华丽转身成为郑东新区CBD,再到距离郑州市区25公里的郑州航空港试验区变身航空新城,“燕庄模式”已然在郑州各个地区的城中村拆迁项目被借鉴。

“燕庄改造按照‘政府让利,村民受益,企业得利’的模式,让村民、企业的积极性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也产生了极强的示范带动效应。”燕庄村村委书记宋长润说,我们创造了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

作为建设航空港区的一份子,燕庄村民王凯和他的施工队承担着港区多条市政道路的建设任务。

他常说,以前的港区所在地几乎是一片乡村,周边是连绵的枣园和黄沙岗,出了机场范围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如今才几年的时间,简直令人难以相信,昔日孤零零的飞机场变成了航空城。“这几年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港区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根据规划,至203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25万人,相当于一个大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在160平方公里。

“港区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融合发展,现在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在王凯看来,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仅仅只看规模,更应该发展人居环境。

随着国家政策、高标准区域规划的不断落地执行,都在不断提升区域内的居住环境,而短短几年,各类生活配套逐步完善的航空港区,已经逐渐成长为全省最为优居的新区之一。

“已经开园的园博园,就是一个融生态、景观、休闲、文化、艺术、旅游为一体,荟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的永久性大观园。”王凯告诉映象网记者。

据悉,随着地铁2号线南延使航空港区与主城无缝对接,未来更有12号线、16号线、17号线等多条地铁规划,航空港区畅享地铁红利。生态环境方面,航空港区规划19个公园,双鹤湖中央公园、南水北调运河生态廊带等共同组成航空港区有机的生态系统。

看到如今航空港区飞速的发展,宋长润说,燕庄的发展模式为郑州其他城中村提供了跻身都市区的经验和样板,无数个城中村的改造、重生,就是郑州、河南改革发展的缩影。

从村民到老总 郑欧班列让燕庄和汉堡紧紧相连

干练的短发、幽默的谈吐、脸上显现的皱纹写满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这是司家庄的司海涛留给映象网记者的深刻印象,燕庄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村民通过做生意挣了大钱,而他则是众多成功创业者中的一位,不惑之年的司海涛如今是一家大型汽车服务公司的老总,公司的生意做到了欧洲。

如今有不少天津的客户专门来到郑州,通过郑欧班列来提车。

“我从17岁开始做生意,刚开始卖蒸馍、卖水果,后来贩运蔬菜,前前后后干了几十种生意。”从司海涛的回忆中我们得知,从最初做小商贩时用到的手推车,三轮车,再到后来贩运货物开起了面包车,创业初期的司海涛在不断尝试致富道路同时,村民交通工具的转变也反映出了燕庄的巨大变化。

“咱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是真的快,我2001年开始干汽车美容店,当时的客户基本上都是政府机关单位的车辆,等到了2004年的时候,就感觉私家车一夜之间淹没了整个街道,店里的生意基本都变成了私家车。”

城市的快速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毗邻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的司海涛抓住了汽车进出口行业的商机,成了该行业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3年7月18日,第一趟由陆港公司主体运营的郑欧班列从郑州发往德国汉堡,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标志着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国际陆港,勉励“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做贡献”,为河南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司海涛通过郑欧班列做起了跨国生意。

“2016年,我开始正式和德国的企业合作干起了进口车的生意,在德国的汽车订单通过郑欧班列直接准时准点地运到郑州的公司。”司海涛说,这种事放在20年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依靠的是国家的好政策,才能让我在家门口就做起了跨国生意。”

映象网记者了解到,郑欧班列是唯一实现多口岸、多线路、高频次、常态往返均衡对开的班列,去回程满载率、运载总货值、货重及业务覆盖范围、单位集装箱运营成本、市场化程度等运营指标位于中欧班列前列,已成为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每月开行一班,到目前实现每周去九回八,郑欧班列开行频次比开行之初提升60多倍;境内物流网络覆盖23个省市区,辐射半径达1500公里,涵盖近3/4国土面积,合作伙伴达到2300多家;境外业务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6个城市,合作伙伴达到780多家。

从儿时推着手推车走过的泥巴路,到现在做起了整车进口的跨国生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变化,让郑州燕庄与德国汉堡通过郑欧班列成为最亲密的贸易伙伴。

“当初因为和德国人谈生意第一次去上海,以为到了美国的纽约,如今看到郑州的发展,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郑州也是一个有腔调的城市,很幸运赶上了这个时代,感谢改革开放带给燕庄以及燕庄人新的生活”。

燕庄语记

30+

燕庄村民王凯:港区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融合发展,现在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40+

燕庄一组组长张书林:从最早的燕庄机场到新郑国际机场,再到现在的T2航站楼,作为燕庄人有幸见证了郑州机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40+

司家庄村民司海涛:通过郑欧班列让燕庄人走出了国门,也让国外了解燕庄。

50+

燕庄村村委书记宋长润:燕庄模式为郑州其他城中村拆迁提供了跻身都市区的经验和样板。

大事记

1997年8月28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原在郑州东郊燕庄机场的所有航班全部转至新郑机场,至此,郑州东郊燕庄机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0年开始,随着郑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机场设施也已经拆除,原跑道及停机坪的位置现已经建设成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2013年7月18日,第一趟由陆港公司主体运营的郑欧班列从郑州发往德国汉堡,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

2015年12月22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提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2017年年底,郑州机场客货运量跃居中部六省双第一,货运排名进入全球50强。

文章关键词:燕庄蝶变40年 大飞机 燕庄 改革开放 头等舱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