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似鲤而腹平,
头似鲩而口大,
颊似鲇而色黄,
鳞似鳟而稍细,
大者三、四十斤。
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出自《本草纲目》。
这种长得“四不像”的鱼,是一种生活在阔水面的淡水鱼,历史比较悠久的大型水库都有可能见到。它们一般体型较大,游泳能力极强,常袭击和追捕其他鱼类,渐渐就成了水中霸王,被人们称为“水老虎”。
3月1日(周五)晚21:15,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就会带领大家来到南阳淅川,探寻“南水北调”水源地里的美食之谜,寻找这种难得一见的上好食材——鳡鱼。
丹江口,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清澈如镜,这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汉江和丹江用臂弯围出一个大湖,为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天津等四个省市直供生活用水。
张小伟,家中世代居住于此,以渔为生,对水要比对陆地更为熟悉。在丹江岸边,张小伟开了家饭店。今天他要亲自下厨,要将一条三四十斤的鱤鱼,做成宴席给朋友品尝。
鱤鱼凶猛的习性,带给它结实细腻的肉质,味道鲜美,所以处于鱼类食物链的上层。可食部分蛋白质含量超高,钙、铁等含量更为丰富,而脂肪、热量相对较少,一向被列入上等食用鱼类。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暖中、益胃、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吐食等症,宜常服。
对于张小伟来说像这种大小的鱤鱼不算稀少,也是很常见的,二十多年前他还曾见过一百一十五斤的大鱤鱼。
这么大的鱼应该怎么吃?这个问题难不住张小伟。鱼头、鱼肚、鱼背、鱼尾,各有吃法,味道自然各不相同。
优质的食材几乎不需要太多繁复的制作过程,最重要的是保留它的原汁原味。鱼头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益脑养颜。鱤鱼鱼头比较大,能做一大锅汤。鱼头切开更利于入味,汤最好用丹江水,丹江水煮丹江鱼绝对是个完美的搭配,十分钟的沸腾过程就可让汤浓色白。
鱼肚的活动量小一点,没有刺,吃着也有韧性,口感比较好,选用鱼肚子上的肉,斜刀切成片。淅川本地特色的酸菜放入开水中煮二三分钟,捞出后置于碗底。将片好的鱼肉放入煮过的酸菜水中,酸菜的味道浸入鱼片,烫熟之后连汤带鱼倒入碗中,放辣椒和花椒,热油烹浇。
鱼头鱼肚的肉吃完后,鱼背的肉怎可浪费。将鱼背上的肉切成片后,鱼片即呈瓦块状,挂上用鸡蛋和面粉调制的面糊,入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再次起锅后,大火爆出调料的香气,下入鱼块翻炒调味,外酥里嫩的瓦块鱼就可以出菜了。
食客们都说,丹江口的鱼吃着有清香味道,一吃就回味无穷,只要吃了丹江鱼,别的鱼都不再想了。
好水出好鱼,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丹江口水库有着290亿立方米的空间,是各种淡水鱼生活的天堂。究竟水库里有多少鱼,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是丹江鱼的美味却是众口一词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鱼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红尾鱼、鱤鱼、翘嘴白等等好多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和渠首的知名度,还有哪些淅川美味让人流连忘返呢?
3月1日(周五)晚21:15,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请来了出身南阳的中国烹饪大师陈铁林老师,为家乡的美食代言。他会教我们做哪几道特色美食呢?敬请期待!
6月10日,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升级版,华丽亮相,和你一起踏上回乡路,寻找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
河南渑池,从唐朝时就是利津古渡的所在地,曾与茅津、孟津齐名,统称为黄河中游的三大古渡。当年这里漕运繁华,食鱼之风盛行,制作鱼肉的技术,已经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中尤以“吊锅鱼”最为著名。
烟花三月,春光明媚,一年一度的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又到了。平时各种忙,但这一天,女神们可以从所有的忙乱中跳脱出来,抛开负担与烦恼,把节日过得丰富多彩,而犒劳自己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奖赏自己的胃蕾。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大鹅卤熟出锅,淋上独家酱汁,提色增香,但烤鹅的制作还未完成。” 生鹅又一次下满了锅,这是今天的第三批了,炉火不熄,王玉建还得继续围着锅台转下去。
《老家的味道》第五季第四期于1月25日晚21:15与您相约河南卫视。革命老区,红色新县,让我们一起探寻大别山林里的美食的秘密。老家的味道,让美食有温度!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播出的《老家的味道》。
1月18日晚21:27,《老家的味道》第五季第三期与您相约河南卫视,一起前往鲁山寻找山林之间的珍馐美味。
《老家的味道》第五季第二期,1月11日(今晚)21:15将带您走进大美林州,一起来了解一下林州小米和难忘的家乡味道。
《老家的味道》第五季第一期走进南召,带领大家去感受招牌辣子鸡的香嫩干鲜,感受南召养鸡空姐的不一般;品尝一种神奇的美味,能煮能炸还能烤,一起来吧!
《老家的味道》第五季将继续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发掘原产地优质食材。
长垣县,中国厨师之乡。不仅厨师遍天下,由于临近黄河,各种食材也相当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