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一行来到“黄涛探伤工作室”“张海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参观体验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铁路工作。
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黄涛和张海波们却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创造了精彩人生。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或许,正如那句“天道酬勤,业道酬精”一样,是工匠精神成就了他们。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的精神。推着探伤仪器在铁道线上默默耕耘,低着头、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仪器显示屏的探伤工、指尖毫厘筑起千里归途的信号工、把工作中的零件和设备翻天覆地研究琢磨,练就了蒙眼拆装转辙机绝活的轮修工......他们都是平凡的劳动者,更是怀揣匠心的追梦人。
匠心创造精彩,实干成就未来。在“黄涛探伤工作室”“张海波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一个个不停追梦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提升、不断突破,不仅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铁路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个岗位的奋斗,汇成铁路向前奔跑的力量,才有了“铁路密布,高铁飞驰”的壮美景象,才有了“复兴号列车迈出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也才有了“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的美好愿景。
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工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工匠的杰出贡献。“天眼”探空、“墨子”传信、高铁飞驰、大飞机首飞、“鸿蒙”发布……一个个工匠的奋斗,一个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映照出强起来、富起来的中国。可以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符号,也是一种历史的抉择。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正是用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争当一流的勇气和锐气,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实力。这群星璀璨的工匠们,正不断绘就着最美最靓的风景线,抒写着属于新时代最灿烂瑰丽的华章。(胡辉)
择一事,从一生,在勤学苦练中传承“匠心”,这是对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电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杨光露的写照。杨光露借助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蓝海”“榜样发展”“精英腾飞”等多项计划,形成了“敢创新、能创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工匠团队”。
在花都鄢陵,有一个靠果树栽培育种和写论文出名的“泥腿子”“土专家”,他以农民身份当上货真价实的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
从业17年的冯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除了荣获第三届“中原大工匠”之外,还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拿起焊枪参加工作,我已经在电力建设领域摸爬滚打24年”。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焊工教练、高级技师陈建平感慨的说到。
今年72岁的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赵留安从事烹饪行业已经整整60年。60年来,他都在为传承豫菜精髓,发扬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坚持创新38年,就是觉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实实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谈到坚持创新的动力,朱一斌这样解释。
”1996年,陈建平经过2年的学习,走上了焊工生涯,他始终牢记父亲的话,手臂上的伤疤也见证了他20多年以来对焊接工作的执着与坚守。从学徒到熟练焊工,再到锅炉焊接质检员、技术员,从普通工人到技师再到高级技师、焊接技能教练……陈建平在师傅指导下不断学习,在弧光闪耀中锻炼,在焊花飞溅中成长。
似乎与焊枪结下了不解之缘,17岁的方刚小伙,第一次拿起焊枪便再也没有放下,凭借钻研与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焊接技能专家。2020年12月1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走进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郑州),走进中原工匠陈建平的故事。
12月1日上午,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委网信办在郑州联合启动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动启动。
污水处理厂就像一座城市的肾脏,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绿水青山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