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年砥砺春华秋实,岁月如歌谱写新章。2019年12月22日,映象网即将迎来七周岁生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七年时光,从懵懂初生到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河南第一新闻门户,映象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或是映象网记者笔下镜头中鲜活的新闻人物;或是参与过映象网每一次活动的铁杆粉丝;或是与映象网携手共赢的合作伙伴,七年时光漫漫,感谢一路同行……
七周年之际,映象网特发起“7待美好·不忘初心”系列报道,寻找与映象网有过交集的每一位“有缘人”,我有笔和酒,等你讲述和映象网有关的故事……
【建设篇】
映象网记者王志华 刘磊/文 段晋哲/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河南调研,均对粮食安全、“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在建国70周年的风云激荡中,实现了从“国民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发展转变,也谱写出了乡村振兴的出彩篇章。
12月11日,映象网记者采访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宇松,了解河南在做好粮食生产和深加工、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和举措,看河南如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河南粮食新王牌。
牢记总书记嘱托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当记者首先问到河南粮食工作时,张宇松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工作的重视,使全省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和鞭策。
河南也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致力于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河南的优质粮。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39.08亿斤,比上年增长0.7%,再创历史新高,“中原粮仓”再获丰收。
据了解,为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从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购销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完善质检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部署。
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履行地方政府政治责任方面,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贯彻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牵头协调15家成员单位,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并建立了市长县长责任制考核制度,有力推动了全省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协调发展,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河南省的有效落实。
为了确保农民种的粮食能够“卖得出”,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组织,联合多部门建立了10亿元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形成了政策性收购和市场收购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使河南年均全社会粮食收购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优质小麦收购价格高出普通小麦0.1元/斤以上,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和种粮积极性。
此外,自2013年起,河南省累计投资了61.7亿元,在全省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粮食仓储智能化管理体系和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大幅降低了储粮损失,使粮食储存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河南还投资了3.99亿元,用于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和维护了百姓的餐桌安全。
打造河南粮食新王牌 为农民利益毫厘必争
今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
“优质粮食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决定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的一项工程计划,主要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张宇松说,国家推行优质粮食工程已经有三年时间了,河南作为全国第一批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省份,已经投资了50多亿元资金,在三个子项的实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张宇松表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全省的粮食收储能力以及市场议价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有效的夯实了粮食安全保障基础,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则有效解决了基层检验机构缺失的问题,大幅提升了样品采集、检验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为维护舌尖上的安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以2018年为例,我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突破1200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突破2200万亩。农民种植优质小麦平均收益比普通小麦高出近0.2元/公斤,优质花生平均收益比普通花生高出近0.4元/公斤,将为农民增收36亿元。”张宇松以2018年河南省优质小麦和优质花生种植面积的突破为例,向记者讲述了优质粮食工程中三个子项之一——“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对产业发展带来的推动。
“不要小看优质小麦和花生每公斤多出来的几毛钱收益,只要能够为农民带来增收,我们毫厘必争。”张宇松说。
做好“世人餐桌” 谱写河南经验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和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各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河南的粮食产业发展在全国基本上排在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河南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和7/10的水饺。河南的本土粮食加工企业三全、思念、白象、卫龙、想念、博大等也都纷纷成长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为了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河南省在近期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起草了《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并争取明年初以省政府名义印发。
张宇松表示,《意见》在土地、用电、资金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培育粮油品牌、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调优产业结构、提升粮油机械装备水平、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必将为粮食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增添强劲活力。
张宇松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在积极着手起草《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真正把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机遇研判准,把问题困难分析透,立足发展实际,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增强粮食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信阳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时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河南花生、芝麻产量居全国首位的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大力促进河南花生、芝麻和茶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强化落实,加速河南由油料大省向植物油加工产业经济强省的转变。
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400亿斤,这就是河南。纵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真正实现了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跨越,也完成了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变。
采访尾声,张宇松告诉记者:“国家重视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河南就更应该一直走在前列。”
走在前列,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河南粮食和物资储备人的一份承诺,也看到优质粮食工程等工作举措所取得的成绩,久久为功,确保民殷食安。
七周年之际,映象网特发起“7待美好·不忘初心”系列报道,寻找与映象网有过交集的每一位“有缘人”,我有笔和酒,等你讲述和映象网有关的故事……
李新民,河南省李芳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芳生态农业产业园2017年度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李芳庄精品西瓜星创天地”、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雷德华,河南省鲁山县瓦屋镇人,2013年毕业于信阳农林学院,毕业后先后在青海、郑州、平顶山等省市地区工作,因踏实肯干,业务精通,收入彼丰、业绩斐然。
宋兆普,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出身中医世家。行医20年,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4000多人。
编者按:七年砥砺春华秋实,岁月如歌谱写新章。2019年12月22日,映象网即将迎来七周岁生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七年时光,从懵懂初
王胜波,男,汉族,197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邓州市水利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经理,2017年12月任现职。他先后历任公司技术科长、副经理。
杨伯琴,女,55 岁,现任信阳市固始县郭陆滩镇九桠村小学教师。于1980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工作期间多次荣获固始县教体局评选的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科教师奖、教学标兵奖等荣誉。在丈夫患病瘫痪,孩子年幼的情况下,一边照顾家庭生活,一边扎根乡村教育,坚守讲台38载。
曹全岭,1973年6月生,河南省漯河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网主任。参加工作20 多年来,曹全岭一直在漯河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从事新闻编采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新闻事业。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曹全岭虽两度身患重病却仍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挖掘身边好人,讲述百姓故事,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编者按:七年砥砺春华秋实,岁月如歌谱写新章。2019年12月22日,映象网即将迎来七周岁生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七年时光,从懵懂初
王恩超:睢县董店乡五里庙村人,商丘市政协常委、商丘市汽配业商会会长。2015年成为商丘市汽配业商会会长,2016年在王恩超及商会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原车城附近招商引资建设了凯泰汽配城,形成了集汽车配件、用品、汽保设备等销售为一体的汽车后市场一站式服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