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是直击心灵的历史力量。沉淀与沧桑是它的特征,坚持与创新是它的品格。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匠人用他们的坚守与创新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
工匠精神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卓越品质。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便引起热议。在纪录片中,钟表修复师王津和组员们修复的水法钟结构十分复杂,有上千个零部件,几个人陆续修复了一年才完成。在写实的镜头下、他们的工作清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们秉持的工作信念,严谨、细致、耐心的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通过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和平淡对话,仿佛可以窥探到千百年来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制造进步的源泉与动力。“中国制造”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的名片,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用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世界。然而,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制造大国并不等同于制造强国,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加持。工匠精神是改革与创新,是勇于突破是敢于突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惟有将工匠精神注入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国智造”的时代才会更快到来。
在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争当中国工匠。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工作者,把工作做到极致,用心去打磨就是在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工匠们正在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历史。伟大的工匠精神必将长久地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李月白)
择一事,从一生,在勤学苦练中传承“匠心”,这是对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电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杨光露的写照。杨光露借助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蓝海”“榜样发展”“精英腾飞”等多项计划,形成了“敢创新、能创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工匠团队”。
在花都鄢陵,有一个靠果树栽培育种和写论文出名的“泥腿子”“土专家”,他以农民身份当上货真价实的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
从业17年的冯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除了荣获第三届“中原大工匠”之外,还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拿起焊枪参加工作,我已经在电力建设领域摸爬滚打24年”。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焊工教练、高级技师陈建平感慨的说到。
今年72岁的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赵留安从事烹饪行业已经整整60年。60年来,他都在为传承豫菜精髓,发扬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坚持创新38年,就是觉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实实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谈到坚持创新的动力,朱一斌这样解释。
”1996年,陈建平经过2年的学习,走上了焊工生涯,他始终牢记父亲的话,手臂上的伤疤也见证了他20多年以来对焊接工作的执着与坚守。从学徒到熟练焊工,再到锅炉焊接质检员、技术员,从普通工人到技师再到高级技师、焊接技能教练……陈建平在师傅指导下不断学习,在弧光闪耀中锻炼,在焊花飞溅中成长。
似乎与焊枪结下了不解之缘,17岁的方刚小伙,第一次拿起焊枪便再也没有放下,凭借钻研与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焊接技能专家。2020年12月1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走进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郑州),走进中原工匠陈建平的故事。
12月1日上午,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委网信办在郑州联合启动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动启动。
污水处理厂就像一座城市的肾脏,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绿水青山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