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1月9日起,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即日起,本网同步刊发该片脚本,以飨广大网友。
1月11日晚,将播出第三集《清浊之辨》。这一集将通过屈原、文天祥、张养浩等君子贤臣的故事与影响,展示中国人如何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告诉人们辨别清浊、忠奸在清与浊、正与邪之间到底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片花】公元1727年1月,清王朝陕西、河南等地的官员们发现,在数千公里的黄河河段上,昔日浑浊的黄河水突然变得清澈见底。这个罕见的自然现象在朝廷引起了震动,远在北京的雍正皇帝特意写文章感谢上天,并派人到河南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祭祀河神,在此立碑纪念。
几千年来,在黄河水变清这个自然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政治清明和太平盛世的向往。历史上,尽管不断泛滥的黄河水一次次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人们仍然用“海晏河清”,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期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
【解说】汨罗江,一条中国人不会忘记的河流。
每年端午,汨罗人都会用这种隆重的方式来纪念两千多年前的一位楚人——屈原。
南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吴钧在他的《续齐谐记》这样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也是目前我们找到的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这一说法的最早出处。
汨罗江和屈原,早已在历史的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争,使这里成为屈原最后的归宿。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兵大举进攻楚国,入侵的秦军一举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这个几百年间称霸南方的大国从此一蹶不振。
此时的屈原,由于受到小人的诬陷已被放逐江南,郢都被秦军攻破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屈原耳中。当意识到自己深爱的国家已经没有了希望的时候,这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怀着绝望和悲愤的心情来到汨罗江边,抱石投江自尽。
相传,屈原在流放途中,在江边偶然遇到了一位渔夫,于是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渔父: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于是,屈原怀着这样的信念投进汨罗江。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一个走向腐败和灭亡的政权作出了最后的抗争。在清浊之间,屈原用生命作出了最后的选择。
尽管屈原所效忠的楚国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屈原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却被一代代中国人所铭记,他的高贵人格和道德信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一座丰碑,直到今天还在照亮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千百年来,屈原的故事一直在拷问着后人,那就是在清浊是非之间,究竟该何去何从?
与汨罗江一年一次的祭祀屈原不同,在广东新会三江镇新江村,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喜欢拿起乐器,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赶到村中的赵氏祠堂,大家坐在一起,弹几首乐曲,缓解一天的疲劳。
他们弹的乐曲名叫《崖山哀》,描写南宋王朝灭亡时的一段悲壮历史。曲调清幽哀怨,如泣如诉。
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这里还是珠江入海口伶仃洋的一部分。
公元1279年,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和元朝水师在离这里不远的崖山海面进行了最后一场战斗。黄昏时分,宋军战败,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让妻子跳海自尽,然后背上幼帝昺“蹈海殉国”,演绎了惊心动魄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一幕。
接着,杨太后及随从官员、宫人纷纷投海而死,据《宋史》记载,七日后,海上浮尸十余万,山河为之变色。而南宋的历史也因此在新会画上了句号。
在南宋生死存亡的最后阶段,一位清廉而有操守的官员面对危局挺身而出,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一座丰碑。
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在南宋王朝濒临覆亡的时刻,担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财,起兵勤王。此时,南宋的覆亡已经难以挽回。明知不可而为之,文天祥成为悲剧英雄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就在文天祥起兵勤王的时候,把持朝政十多年的权臣贾似道在人们的唾骂声中,被罢官流放。
公元1268年,蒙古军集中兵力进攻南宋军事重镇襄阳,时任右丞相的权臣贾似道束手无策,竟然向朝廷封锁了这个消息。以至于在襄阳被围困多年后,皇帝和大臣们对此还一无所知。
在元军向南宋加紧进攻的时候,边关的文书接二连三地传来,但是贾似道仍然沉湎于西湖的湖光山色和宫人娼尼美色之中,以玩乐为首,国事其次之。这位喜爱蟋蟀的南宋末代权臣聚敛了大量古玩字画和奇珍异宝,他还曾专门写了《促织经》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
1月11日,记者获悉,1月11日晚8点,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将再次登录央视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时段均将播出一集。
9月9日,记者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我省《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榜上有名。
2015年反腐将进入“升级版”,编制科学、有效、实用的制度“笼子”,把官员的权力牢牢关进制度这个“笼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关键。
——“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天的“意见箱”就是从“诽谤之木”进化而来。后来,华表被历代王朝立于皇宫、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当权者——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央视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全片围绕一个以廉政为核心的为官之道。《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清,慎,勤,就是为政做事要清廉,谨慎,勤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在今朝,再看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不难发现,老百姓之所以对清官念念不忘千呼万唤,正是对清明政治和社会正义的强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持续以高压态势运行的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恰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百姓许久的心愿。“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7606起,处理党员干部102168人”数以万计的数字令百姓拍手称快,贪者为之变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据昨晚《河南新闻联播》报道,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评和热议,记者在两会采访时发现,《鉴史问廉》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引起了她们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说,在两会期间,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鉴史问廉》。
近日,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认为,《鉴史问廉》以勤政、清廉、为民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华。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中国政治的清浊明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想财富、实践镜鉴和创作素材
时长:44分57秒
时长:44分59秒
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热播完毕,在全国引起广泛好评。
不仅是卜宪群,当天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希望河南能续拍《鉴史问廉》,并就如何拍纷纷献策。王杰、高波等与会专家学者也纷纷向胡恩呼吁,希望《鉴史问廉》能尽快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期让更多的观众观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