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网页广告条1000*60
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鉴史问廉》第三集:沉浮之间辨清浊

2015年01月11日16:34  来源:映象网

5034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贾似道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满朝哗然,举国震惊,当时纷纷的要求就是要杀掉贾似道,以谢天下。那么朝廷无奈只得把贾似道贬到现在的广东这一带。

  【解说】公元1275年9月,贾似道在流放途中被押解他的官员杀死。这位在国家危难之际以贪腐和生活奢侈而被记入正史的贪官,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

  公元1278年12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当押送他的船只经过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时,元军首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陆秀夫,于是文天祥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七言律诗《过零丁洋》,表明自己的心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几百年来,文天祥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这么一种精神,和他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大无畏、大丈夫气概,成为历朝史代、中华民族仁人志士,面对外敌的入侵、能够做到愈挫愈奋、再接再励、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所以他这种民族的精神,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解说】在历史的天空中,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用自己的苦难、牺牲和奋斗,展示着坚贞不屈的道德持守和清浊分明的立身之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校正着是非清浊的定海神针,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在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屈原和文天祥、林则徐是“君子”的代表,而陷害屈原的权臣和像贾似道一样的贪官则被视为“小人”。正是这些“小人”,使危难中的朝政更加腐败混乱,从而加速了这个国家的灭亡。中华文化对个体道德的清浊之辨,集中体现在对“君子”和“小人”的褒扬和鞭笞上。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那么君子和小人之分,在孔子以前,主要他区分的标准是社会的地位。那么到了孔子时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主要就是道德标准。

  【采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姜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论语里仁篇》的一句名言。什么叫义,义者天理之所宜,什么是利,利者,人情之所欲。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王杰:

  君子做任何事情,他都是以道德、以道义为先。而小人他往往做事情看到的是利益。

  【片花】

  南阳市卧龙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在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武侯祠中,21块石碑形成了一道长长的走廊,它们完整地镌刻下了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前后《出师表》。

  在这篇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文章中,诸葛亮用“贤臣”和“小人”这两个概念,对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兴衰沉浮的历史规律作了一番总结。

  【采访】王子今:

  贤臣一定是有利于这个政权健康的生存,这样的人,小人一定是危害这个社会,危害这个政权的人。

  【采访】卜宪群:

  诸葛亮在写《出师表》的时候是要告诫刘禅,在用人的问题上是关系到王朝的兴亡这样一件大事。

  

4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文章关键词:鉴史问廉;映象网;第三集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被王岐山点名表扬的《鉴史问廉》再登央视

    1月11日,记者获悉,1月11日晚8点,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将再次登录央视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时段均将播出一集。

  • 今年首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河南《鉴史问廉》等入围

    9月9日,记者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我省《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榜上有名。

  • 《鉴史问廉之七——制度之重》观后感

    2015年反腐将进入“升级版”,编制科学、有效、实用的制度“笼子”,把官员的权力牢牢关进制度这个“笼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关键。

  • 《鉴史问廉之五——文化之力》观后感

    ——“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天的“意见箱”就是从“诽谤之木”进化而来。后来,华表被历代王朝立于皇宫、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当权者——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 观《鉴史问廉之道德之择》有感

    央视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全片围绕一个以廉政为核心的为官之道。《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清,慎,勤,就是为政做事要清廉,谨慎,勤勉。

  • 《鉴史问廉之一——兴衰之思》观后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 这个“人”--观《鉴史问廉》有感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在今朝,再看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不难发现,老百姓之所以对清官念念不忘千呼万唤,正是对清明政治和社会正义的强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持续以高压态势运行的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恰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百姓许久的心愿。“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7606起,处理党员干部102168人”数以万计的数字令百姓拍手称快,贪者为之变色。

  • 观《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有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 《鉴史问廉》写进代表建议

    据昨晚《河南新闻联播》报道,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评和热议,记者在两会采访时发现,《鉴史问廉》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引起了她们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说,在两会期间,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鉴史问廉》。

  • 中纪委宣传部领导点赞《鉴史问廉》

    近日,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认为,《鉴史问廉》以勤政、清廉、为民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华。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映象网自宣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映象直播广告位300*250

新闻推荐

PC端网页广告条628*60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