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理想。作为从历史到现在的农业大省,河南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在2020全国两会之际,推出“小康成色”特别策划,深入十八地市的乡村,将目光投向基层,将脚步走进百姓,以大时代为背景,探寻发生在河南农村的真实的小康故事。
映象网记者 李梦娇 文/图
赵有富向记者介绍饲料机的使用方法
【人物名片】
赵有富,73岁,荥阳市崔庙镇郑岗村村民,常年以养羊为生。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依凭相关扶持政策,在驻村工作队以及镇村领导的支持下,扩大养殖规模,于2018年实现脱贫。
【小康故事】
土坯房、柴灶膛、冬不暖、夏不凉……这就是赵有富曾经的生活环境。而脱贫攻坚的各项帮扶政策,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到来,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坯变平房 生活大变样
在赵有富家,还留有一个土坯房,在其对面就是新盖起来的小平房。
卞华鹏(中)、郑兴旺(右)向赵有富了解他的生活近况
“这平房是2018年冬天的时候给盖的,那时候想着没啥必要,原来的房子和现在还保留的这个土坯房是在1981年和1983年先后盖起来的,那时候盖房可不容易了,有感情,虽然下雨会漏,但住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说起原来的土坯房,赵有富虽有不舍,但他说,当时荥阳市教体局驻郑岗村第一书记卞华鹏和村党支部书记郑兴旺多次到他家劝说。
“当时他们就给我解释,说房子年久失修不安全,现在党和政府有相关政策,就专门针对我这种情况,帮我进行危房改造。”赵有富说,他同意后,仅一个月就给他建出了个小平房,“不仅看着干净整洁了,住着也舒服了。”
据了解,当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给他家添置了一系列的家用电器,同时,搭乘“双替代”的东风,给他家安上了空调,让赵有富有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两只羊变羊群 增收有干劲
虽常年养羊,对羊的养殖非常了解,但苦于没有资金,赵有富每年也就能养一两只羊,一年下来千百元的收入,连基本的吃喝都捉襟见肘。
赵有富和他的羊群
“2017年的时候,驻村工作队看到我这情况就给我买了只母羊,现在我已经发展成了有着十几只羊的羊群,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想着以后的日子,赵有富的眼中仿佛有光。
“还有呀,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有咱们的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前年看我冬天给养弄饲料麻烦,就又给我弄了台饲料机,给我的生活鼓足了干劲。”
【朴素愿望】
2020年,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健康,羊群也能顺利养大,再进一步扩大一下养羊规模,争取今年从十几只增加到二十多只,明年再增加几只,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心里话】
“政策好,工作队和村干部也为咱老百姓考虑,办了不少事儿,又是修路,又是打井,又是安路灯的,总归是让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只要我身体健康,就要自己干下去。”
他不甘贫困,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2018年11月开办了红现火锅店,且生意红火,主动申请脱贫。
57岁的毛振江,是汝州市夏店镇黄沟村六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12月,自立自强的毛振江参加了该市畜牧局对贫困户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掌握了养殖技术的他对养殖更加热爱。2016年,毛振江全家年收入40517元,人均纯收入6753元,光荣地成为黄沟村2016年度32户脱贫户之一。
结束打工生涯、回家务农,他下定了决心,不在家乡干出一番成绩誓不罢休。他在打工时看到过大海中的灯塔,他说家乡没有灯塔,但他想用自己的双手为老百姓树立一座致富路上的“灯塔”。
今年53岁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土生土长的一员,当了12年村支部书记的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仍然有着一颗向上之心。随着村里扶贫工作力度逐渐升级,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贫就业车间,现如今的他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李顺业,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巩义市站街镇柏沟岭村种植专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嫁接指导工作。作为柏沟岭村种植致富第一人,李顺业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响应国家好政策,致富乡邻带领贫困户增收。
编者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理想。作为从历史到现在的农业大省,河南始终把人民对美
丁庆伟原来是一名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县、镇、村各级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勤劳奋斗,在养羊一行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羊能手,实现了稳定脱贫。
她童年艰辛,2岁时随母亲改嫁到朱家沟村,兄弟姐妹四个,吃不饱穿不暖。如今,通过辛勤的双手,她换来年入20万的成就。致富后的她不忘乡邻,免费给乡亲们提供中药材苗木,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朵扎根在山沟里的马兰花就是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朱家沟村的“女神”朱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