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惟妙惟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高亢激昂的河南坠子、载歌载舞的信阳民歌、千古传颂的虞城县木兰传说……河南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既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也是沉重的责任。
目前,河南的“非遗”数量多,品种杂,分布广,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促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珍视和保护,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自9月1日起,映象网将推出“文明河南 走进非遗”大型系列报道,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立体化的传播方式,采访非遗传承人、手艺人、门徒,挖掘背后故事,梳理文化脉络,弘扬华夏文明。
【遗产名片】太乙拳,又称天性拳,源于太乙文化、太乙意识、太乙阵法,集“禅、道、武、医、术”于一身,是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中针对祛病疗伤的一种武术拳法,在习练中又有健身养生的功效。因其套路自成体系,具有传承性和独特性,2011年,“太乙拳”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张勋华向记者讲述太乙拳的由来
张勋华给弟子们演示动作
映象网讯(记者 南乐天/文 段晋哲/图)一簇柔光打在暗橘色的木地板上,一位白衣长者在灯束下起武。只见他目光如炬,一招一式柔中带刚,不疾不徐渐入忘我之境……
这不是武侠小说的情节。白衣长者名叫张勋华,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的传承人。在练功房内或者公园里给学徒示范、传授拳法,是他每日的必修课。
【系列报道】
是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中针对祛病疗伤的一种武术拳法。
河南皮影戏则以罗山皮影戏为代表,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今天唱的是还愿戏,这家小孩考生大学了。”陈光辉边擦汗边说,早上7点,他的“一担箱”就开始在秦家门口摆台子开戏了。 这是陈光辉最忙碌的时候——每年的七八月份,十里八乡的学子们就要纷纷还愿了,结婚生子、金榜题名,逢喜事摆一场皮影戏庆祝是罗山人久已有之的习俗。
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食有豆腐干,听曲儿祥符调,喝得是竹杆青酒,讲的是英雄信义,在汴梁城南二十公里处,坐落着有“四大名镇之一”称号的朱仙镇。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精神信仰,更孕育出了独特的手工技艺——木版年画。
如今的年轻人提起端午,想的多是或甜或咸的粽子。董淑梅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的东北老家,一到农历五月,满眼都是红红绿绿的香包,伴着丝丝缕缕的艾草香,教那送的人、戴的人、看的人、闻的人不由地一激灵,身心都舒展。
如今的年轻人提起端午,想的多是或甜或咸的粽子。董淑梅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的东北老家,一到农历五月,满眼都是红红绿绿的香包,伴着丝丝缕缕的艾草香,教那送的人、戴的人、看的人、闻的人不由地一激灵,身心都舒展。
文明河南 走进非遗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