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网页广告条1000*60
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鉴史问廉》第七集:制度为重遏贪腐

2015年01月15日18:26  来源:映象网

5034

  【采访】卜宪群:

  怎么样能够从用人制度上保持政治的廉洁性,公平性,始终是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他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说科举制度的出现,是在历史上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产生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用人制度。

  【采访】郦波:

  它保证了,每一个有理想的个体,都能进入达者兼济天下的社会行动层面,执行层面,有这样的一个平台给他。所以你看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精神,这一点和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一般文学家就是文学家,政治家就是政治家,界限分明对吧。中国的你看古代的文学家,大多数都是政治家,我们讲中国文学史全是什么王安石啊欧阳修,苏东坡,这些人都是政治家,是不是,这就叫文人政治。文人政治其实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基础,而科举是为文人政治提供一个重要的渠道保证,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贡献。

  【解说】摆在隋文帝杨坚面前的,不仅仅是官员选拔制度的革新,而是包括监察制度在内的整个国家行政制度的重建。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御史台不仅要负责监察各级官吏的违法行为,而且还可以与刑部、大理寺联合办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到了隋朝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采访】贾玉英:

  隋朝中央监察制度里面重要的发展,第一是御史脱离了晋中,御史台成立了专职监察,不再管宫中事情了,脱离了宫禁,成为专职的监察制度,这个变化对中国古代中央监察制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唐朝、宋朝、元、明清基本上承袭了这个制度。隋朝中央监察制度的第二个变化是门下省成为审议机构,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门下省成为监督决策的封驳机构。所谓封驳就是监督朝廷决策的机构。在隋朝之前没有专门的封驳机构。在汉代的时候虽然有封驳的事例,就是这样的例子,丞相可以封驳这个诏书,但是没有专门的封驳机构,隋朝以门下省作为专门的封驳机构。自此以后,中国古代一直到明朝之前,这个封驳制度基本上是存在下来的。可以说隋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解说】隋朝创立的包括监察制度在内的整套国家管理体制,许多都被后来的唐朝继承,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全盛时期。

  源于秦汉时期的谏官制度,在后来的岁月中经过多次变革,到唐代进入成熟时期。谏官和御史可以较前朝相对自由地行使职权,表现优异的监察官员还可以升迁为宰相等高级官员,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制度,监察官才能有效地监督百官。也正是这样的监察制度,才使魏征、宋璟等许多能臣脱颖而出,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名臣。

  【采访】张国刚:

  我觉得这一种政治设计是很了不得。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至少从春秋战国以来,它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制度,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决策集中。最后拍板,这一个人。但是君王个人的知识有限。而君王是世袭的,他未必贤、他未必能。但是大臣是选拔的,这样世袭代表政治的秩序,选贤与能代表操作的能力。所以这样既能保持政治的稳定,又能保证国事处理的有效。

  【解说】到了宋代,皇帝开始亲自选任中央监察官,这不仅体现了皇帝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的重视,更使得监察机关摆脱了宰相的干预,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察权。在宋代,监察体制相对完备严密,监察官的素质要高于前代。宋代的许多名臣学士,都有过担任监察官员的经历。

6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文章关键词:鉴史问廉;第七集;制度;贪腐 责编:李争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被王岐山点名表扬的《鉴史问廉》再登央视

    1月11日,记者获悉,1月11日晚8点,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将再次登录央视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时段均将播出一集。

  • 今年首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河南《鉴史问廉》等入围

    9月9日,记者获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我省《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榜上有名。

  • 《鉴史问廉之七——制度之重》观后感

    2015年反腐将进入“升级版”,编制科学、有效、实用的制度“笼子”,把官员的权力牢牢关进制度这个“笼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关键。

  • 《鉴史问廉之五——文化之力》观后感

    ——“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天的“意见箱”就是从“诽谤之木”进化而来。后来,华表被历代王朝立于皇宫、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当权者——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 观《鉴史问廉之道德之择》有感

    央视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全片围绕一个以廉政为核心的为官之道。《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从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清,慎,勤,就是为政做事要清廉,谨慎,勤勉。

  • 《鉴史问廉之一——兴衰之思》观后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 这个“人”--观《鉴史问廉》有感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在今朝,再看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不难发现,老百姓之所以对清官念念不忘千呼万唤,正是对清明政治和社会正义的强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持续以高压态势运行的整风肃纪反腐倡廉恰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百姓许久的心愿。“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7606起,处理党员干部102168人”数以万计的数字令百姓拍手称快,贪者为之变色。

  • 观《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有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 《鉴史问廉》写进代表建议

    据昨晚《河南新闻联播》报道,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评和热议,记者在两会采访时发现,《鉴史问廉》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引起了她们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说,在两会期间,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鉴史问廉》。

  • 中纪委宣传部领导点赞《鉴史问廉》

    近日,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认为,《鉴史问廉》以勤政、清廉、为民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华。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映象网自宣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映象直播广告位300*250

新闻推荐

PC端网页广告条628*60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